五四運動百年 世新連兩月辦展「再相遇」探討台灣文學發展

▲▼ 世新辦五四運動百年展 。(圖/世新大學提供)

▲世新大學舉辦「與五四運動的百年相遇」系列講座和特展。(圖/世新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適逢「五四運動」百年,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世新大學中文系、《傳記文學》雜誌社以及漢聲廣播電台,即日起至5月底,舉辦「與五四運動的百年相遇」系列講座和特展,邀請到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講座教授、《洛杉磯書評》亞洲問題顧問編輯華志堅等國內外學者,一同遙想1919年五四運動的風起雲湧,探討五四運動對民國時期的思想價值、社會結構、婚姻制度、報刊出版事業,乃至台灣文學發展的影響。

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再開幕致詞中表示,舍我先生在北大讀書期間,就受到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啟發,加入了《新潮》雜誌社、家庭研究社,並向北大師生募款成立「新知編譯社」、「新知書社」推動新文化運動,舍我先生後來成立《世界日報》、創辦世新大學,就是秉承五四運動的精神,以媒體、教育做為文化啟蒙的媒介,追求「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崇高理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世新辦五四運動百年展 。(圖/世新大學提供)

▲▼教授華志堅與學生探討「新五四運動」 。(圖/世新大學提供)

▲▼ 世新辦五四運動百年展 。(圖/世新大學提供)

吳永乾進一步指出,套用現代的說法,受到五四運動洗禮的青年成舍我,正是一位熱血的公共知識份子,他開辦報社和推動教育的事業,可以說是五四運動新文化啟蒙志業的延續。而在百年後的今天,「民主衰退」成為目前舉世熱烈討論的議題;科學的突飛猛進,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對科學倫理的反思,依然是人類關注的焦點,可見創辦人思想的先進與真知灼見。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館長周成蔭分享,很多人不知道創辦人舍我先生,是第一個用白話文翻譯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的人,後來因為辦報需要資本,他的理想也轉向了無政府主義,才慢慢脫離了共產主義。

▲▼ 世新辦五四運動百年展 。(圖/世新大學提供)

▲校長吳永乾表示,創辦人舍我先生成立《世界日報》、創辦世新大學,就是秉承五四運動的精神。(圖/世新大學提供)

世新大學指出,「與五四運動的百年相遇」系列講座第一場,邀請到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講座教授,也是《洛杉磯書評》亞洲問題顧問編輯華志堅(Jeff Wasserstrom),他以「紀念五四運動:此時、彼刻」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華志堅教授說,我認為1919年和1989年抗議活動是可以被擺在一起討論的,從某種意義來說,89年的學生有時標榜他們的鬥爭是「新五四運動」,並且也經歷過類似的簡化過程,而遺漏了使鬥爭如此有趣和複雜的某些面向。例如,西方人記憶中的八九年抗爭,是天安門廣場附近爆發的學生民主運動,而這往往削弱了工人和其他非學生群體參與、北京以外城市抗議活動,以及與民主無關的冤情和抱負的重要性。在1919年,人們也同樣傾向關注北京的事件,而忽略其他地方發生的重大抗議,以及當抗議活動突顯其普世性和啟蒙,但也還有某些抗議者與喧囂人群的排外主義一。

▲▼ 世新辦五四運動百年展 。(圖/世新大學提供)

▲校長與貴賓、與會老師於開幕式合影。(圖/世新大學提供)

最後,華教授提出,「如果現在我們要尋找能夠呼應1919年五四運動人士、甚至1989年新五四運動參與者的精神,那應該思考的是發生在香港、台北,而不是北京本地的事件。」

世新大學表示,「與五四運動的百年相遇」系列講座共計七個場次,其中一場由成舍我紀念基金會主辦,美國《世界日報》、鳳凰衛視、LA Review of Books China Channel、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協辦,於L.A. Pacific Palms Resort進行圓桌論壇,與海外華人共同緬懷、探討「五四運動」的深遠影響。「與五四運動的百年相遇」特展同時於世新大學舍我樓十二樓舍我紀念館展廊展出,講座詳細內容及報名請上舍我紀念館網站洽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