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多喝水不會軟化大便...醫曝「便祕這4件事」網友狂搞錯

▲廁所,便秘,大便(圖/記者周宸亘攝)
▲在許多網友的認知裡,都認為多喝水、多吃蔬果能幫助便便排出。(圖/ETtoday新聞雲示意圖)

文/郭彥良醫師

消失的本能
解便跟吃東西一樣,本來就是與生俱來,再自然也不過的事,但是這麼簡單的維持生命的動作卻是很多人的困擾。

人類應該是唯一會便祕的動物吧,根據各方統計,便祕的盛行率約為二成至二成五,而且女多於男,也就是說,每四到五人中就有一個便祕。至於便祕的定義,就沒什麼好說的,因為便祕只是一種症狀,不是診斷。個人的臨床發現,有此困擾者絕非此數,應該遠高於此比例,只是大家自己不這麼認為而已。

常常聽到醫師、衛生單位、廣告詞裡關於促進排便的方法,其實都蠻好笑的,到底是誰發明的方法啊,難怪便祕的人會這麼多。後來得到一個結論,排便的本能是被錯誤的教育消滅,難怪被稱為文明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簡單談談排便的原理吧!經過消化的食物是會被儲存在大腸的。大腸其實不太願意繼續吸收東西,它是提供放置。正常的情況它應該會借你放個一天沒問題的,假設它不讓你放久,你就得一直跑廁所,假設它容許你放很久,你就會兩三天才解一次便。

儲存到了一定的程度,腸子就會自然的將東西往下推,推到了指定位置就產生便意了。人的肛門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內括約肌,一是外括約肌。人的意志只能支配外括約肌,而內括約肌的收縮與舒展,是靠腸子的神經自主控制的。也就是說,人類只能用意志阻止排便,不在不恰當的時間場合排便避免丟臉,而不能靠意志將糞便排出,這是解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懂了,你大概就知道怎麼解便了。

基於上述的原理,解便是靠腸子的蠕動,加上少許的腹壓幫助,會自然由大腸將糞便自然的推出體外。再精確一點說,除非時機對了,是沒有辦法靠意志力排便的。

所以理想的排便是可遇不可求的。

滾筒衛生紙。
▲醫師認為,多喝水並不會軟化大便,只會幫助排尿。(圖/達志/示意圖)

正常的狀況下,一天裡會有一兩次的機會,如果沒有經過人為刻意的抑制,是不會有排便困難的問題。所以時機來臨時,應該會在短時間內一至兩波的劇烈蠕動後排空,過了蠕動波後,怎麼努力也擠不出什麼東西了。

有此可知,常見的預防便祕的說法就顯得無效了。

比方說:

多喝水? 唯一有效的喝水是睡醒覺內三十分鐘內的大量飲水,這會誘發胃結腸反射,會讓大腸產生劇烈蠕動,有助於排便。其餘的時間飲水,只會幫助排尿而已。水喝多並不會軟化大便,別傻了!

多運動?不運動是會讓腸子不蠕動而便祕,但是多運動並不會讓便祕改善。運動是對身體好,但並不見得就會讓排便順暢!

多吃蔬菜水果?是會對身體好沒錯,也會讓腸子的蠕動變好,糞便量變多,但是如果對一個已經便祕的人來說,應該是雪上加霜吧!

定時上廁所?這是超誇張的衛教,依照排便的原理,時機不成熟時,在馬桶上坐到手機沒電頂多讓你解出幾顆象徵性的便便交差。

如果了解了排便的原理,就可以知道這件事完全是由身體自行控制安排的,即使你是皇親國戚還是達官貴人,你的糞便還是不會聽你的命令說出來就出來的。需要靠結腸遇內括約肌的完美配合才能完成,糞便的擁有者能做的只有找到適當的場合解除外括約肌的抑制讓它自在的出來……

回歸到本文的題目,這個既稱為本能,為何會是眾生的困擾呢?原因就是教育,好笑吧!

如果你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睡醒覺後什麼事都可以不做,你應該會無聊到想大便。如果你是一個很多事待處理的,你會忍住等有空才大便……了解其中的差異了吧!

既然一天裡面能夠提供有效率解便的蠕動只有一兩次,你不抓緊機會,錯過了時機,你就只好定時坐在馬桶上安慰自己今天有大便了。

上廁所滑手機。(圖/記者李佳蓉攝)
▲許多人出門在外即使有便意,也會習慣性忍到回家上。(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外面廁所很髒,只有自己的屁股最乾淨,這種想法普遍存在國人腦海,所以在外面有便意時,會習慣性忍住回家上,到家了,機會也失去了,明日請早。

如果腸子長期處於撐開擴張的狀態,就像充氣幾天的氣球一樣,收縮力是很差的,所以長期便祕之後,腸子是軟弱無力的,即使華佗再世能治療你的便祕,腸子也會失去原來應有的收縮力了。

談到這裡,應該對於解便有了嶄新的想法與態度了。不要再相信過去的鬼話了。

簡單的結論:

早上起床一杯溫開水,30分鐘內應該可以感受到便意,也就是胃-結腸反射,這就是你去解便的時機了。

如果你的腸子不照教科書走,你可以在其他時間感受到便意,不要懷疑,放下一切的事情,接受你能找到的廁所,把外括約肌放開讓它走吧,你通常只有幾分鐘找廁所。

就是這麼簡單,因為這真的是本能。如果你的腸子還沒壞掉,這樣做幾乎都能享受順暢的快感。如果已經長期便祕而讓腸子功能受損,就可能需要一位能夠照顧你腸子的人。

本文作者:郭彥良醫師,現任健康健檢中心主治醫師。曾任三軍總醫院外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婦女保健中心主治醫師、乳房專科醫師、外傷專科醫師、消化系外科專科醫師。

本文經授權轉自:不來的郭醫師 《Dr. Brad Kuo 》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