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120年同化政策! 日本擬將「愛奴族」列原住民族

▲▼日本政府擬將愛奴族列為原住民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日本政府擬將愛奴族列為原住民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政府今天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一項新的法律案草案,首度將愛奴民族定位為「原住民族(日文漢字為先住民族)」。北海道愛奴協會理事長加藤忠說,這是建設共生社會的第一步。這項政策如同終結為期120年的同化政策。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草案中首度明訂愛奴民族是「原住民族」,並期盼實現一個讓愛奴人懷抱作為民族的驕傲而生活,且這個驕傲能受尊重的社會。日本政府將把草案送進國會審議,並希望早日通過上路。

草案明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負有實施愛奴政策的職責,以發展地方為目標;而規劃活用愛奴文化等工作的地方政府,將是新設立補助金的補助對象。

擔任中央政府愛奴政策推進會議委員的北海道愛奴協會理事長加藤忠,談到草案中首度把愛奴民族明訂為原住民族時說,「有一種從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感覺,這是建設共生社會的第一步。」

為協助愛奴人繼承自己獨有文化,將簡化在國有林地伐木或在河川內捕獵鮭魚等手續,或放寬相關限制。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說,讓愛奴人保持作為民族的名譽與尊嚴,並傳承給下一個世代,對實現多元價值觀共生、具活力的共生社會有其必要,在跟愛奴人站在一起的同時,從放眼未來的愛奴政策這樣的觀點,希望能確實實施解決愛奴人所面對課題的對策。

愛奴民族過去受到中央政府長期實施同化政策,不得不改變使用的語言跟生活方式。

距今150年前,日本明治時代政府將「蝦夷地」命名為「北海道」,並在此處設置開拓使,讓愛奴民族的小孩在學校裡學習日語,造成愛奴民族使用愛奴話的機會銳減;一直以來為了生活跟儀典所需而到河川裡抓鮭魚的漁獵行為,也被政府禁止。

120年前,中央政府頒布「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把愛奴民族定位為「舊土人」,並決定實施同化政策。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一直施行到1997年,成了助長歧視的根源。

中央政府回應愛奴人要求,用「愛奴文化振興法」來取代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目的是恢復因為過去長期同化政策而面臨消失危機的愛奴話及文化,並由國家投入預算協助,卻留下了生活水準的差距。

到了2007年,聯合國通過有關原住民族權利的宣言;2008年,受到日本國會要求,中央政府為了進一步提出愛奴政策而開始進行議論,促成了這次提出草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