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50年代螺鈿深受美國人喜愛,創造出口商機,自港遷台的第一代螺鈿工藝匠師落根於新竹,新竹也就成為全台唯一有螺鈿工藝產業的重鎮。(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有一項獨特的「螺鈿工藝」,是一種將貝殼鑲嵌入木材中,做成傢俱、屏風、文鎮等藝品的技術,但因為製程耗時耗力,正面臨失傳的危機,為保存這項珍貴的技藝,新竹市文化局24日召開「新竹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決議登錄「螺鈿工藝」為傳統工藝類文化資產,並於25日獲得中央補助,未來將投入約250萬經費,與大專院校合作,並結合中小學藝文課程,將更多人接觸這項文化,進一步將這個工藝傳承下去。

螺鈿工藝與新竹生活有著密切與深厚的在地文化歷史,50年代螺鈿深受美國人喜愛,創造出口商機,自港遷台的第一代螺鈿工藝匠師落根於新竹,新竹也就成為全台唯一有螺鈿工藝產業的重鎮。其工法根基厚實、獨特,自創工具及稀有的材料更是彌足珍貴。但隨著其他裝飾技術的開發,加上螺鈿切割耗時又費工,創作過程相當辛苦,因此傳承人才甚少,面臨著凋零與消失的危機。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工藝師張茂森、張茂欽兄弟示範、解說螺片切割技法。(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林智堅市長表示,為保存這項工藝,螺鈿於24日正式成為新竹市繼玻璃、木雕、漆藝、北管、竹塹中元城隍祭典外,第六項獲登錄之無形文化資產,通過審核的三位工藝保存者皆設籍、居住在新竹市,分別是陳甫強、張茂森、張茂欽,三位老師不遺餘力的持續創作與扎根傳承,值得肯定。

林智堅市長表示,除了登錄無形資產外,市政府於25日也成功向文化部爭取到「竹塹工藝推廣扎根計畫」經費,未來將補助約250萬元經費推廣傳承該項技藝,透過傳習人才培育、藝苗育成教育推廣、青年大使培育推廣等主軸,與大專院校相關系所學生合作,結合中小學藝文課程,盼師生透過培力及實作,認識這項技藝,從中體會文化資產所承載的集體記憶與在地認同,盼進一步將這項文化資產傳承下去。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文化局長黃竫蕙陪同委員現勘。(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螺指的是貝殼,鈿指的是鑲嵌,螺鈿工藝又可分軟螺鈿及硬螺鈿兩種,多應用於漆器工藝與家具及日用品裝飾。軟螺鈿是將貝殼切成薄片貼在漆胎表面,硬螺鈿則需要在木塊上挖凹槽做鏤空效果,再將貝殼鑲嵌上去,技術難度更高。目前設籍居住在新竹市的陳甫強、張茂森、張茂欽等三位工藝保存者,不僅有卓越的技術,更有對於該工藝的執著,持續創作、傳習與推動,是新竹市乃至全台「螺鈿工藝」的典範代表與重要薪傳。

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陳甫強工藝師,父親陳志升為來台第一代發展螺鈿產業匠師,子克紹箕裘,熟知傳統螺鈿工藝的知識與技術,並掌握其藝術的表現形式。擁有家傳的傳統技藝,更擁有技藝傳承的使命感,他堅持使用傳統自製的鋼質鋸絲及鋸弓,發揚傳統工藝文化,並熱心於無私且義務的教學,值得肯定。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工藝師陳甫強解說創作過程。(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張茂森、張茂欽兩位兄弟,自少合作創作,除師傳第一代來台發展匠師陳志升、李平球的傳統知識與技藝外,更勇於創新與突破,自行研發「掐絲螺鈿」,其掐絲的絲也是由貝殼所鋸切,鑲嵌於貝殼之間,形制類似金屬工藝的「掐絲琺瑯」,有別於傳統的螺鈿工藝,兼具傳統及創新,獨樹一格。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張茂森、張茂欽老師作品。(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張茂森、張茂欽老師作品。(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即將失傳的「螺鈿工藝」 結合藝文課程盼文化永續傳承。(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螺指的是貝殼,鈿指的是鑲嵌,螺鈿工藝又可分軟螺鈿及硬螺鈿兩種,多應用於漆器工藝與家具及日用品裝飾。軟螺鈿是將貝殼切成薄片貼在漆胎表面,硬螺鈿則需要在木塊上挖凹槽做鏤空效果,再將貝殼鑲嵌上去,技術難度更高。(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