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鼓勵「指責受害者」 馬來西亞教育部譴責:性別教育理解太低

▲▼馬來西亞國小教科書中,出現鼓勵「指責受害者」的內容。(圖/翻攝自Twitter/@azrulmohdkhalib)

▲▼馬來西亞國小教科書中,出現鼓勵「指責受害者」的內容。(圖/翻攝自Twitter/@azrulmohdkhalib)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馬來西亞的小學教科書中出現灌輸「指責受害者」觀念的圖表,傳達女孩必須採取行動,以正派、端莊的行為舉止,維護他們的名聲與安全,以避免遭到排擠和羞辱。這份教材被馬來西亞所有國立小學使用,直到近日有擁護「指責受害者」行為的網友上傳到社交媒體,教育部才表示,「這不該出現在教科書中。」

根據BBC報導,這份針對9歲孩童的教科書,以圖畫的方式講述一個名叫Amira的女孩,透過適當的穿著、改變在密閉場所的衣著以及避開僻靜的場所,以保護「生殖器的清白」,還恫嚇年幼的孩童,若不能遵守則是羞恥的,會被朋友排斥並為家人帶來恥辱。

▲▼亞洲小學生、教室。(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針對未成年的性暴力時常因為性別教育的缺乏而遭到忽視與姑息。(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馬國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Teo Nie Ching)通過簡訊告訴BBC,這項教材流傳的情況,顯示部門的質量控制失敗,「人民對性別教育的普遍理解仍然較低,我們欠缺避免這種錯誤所需的敏銳度。」

這份教材現今還未被召回,但教育部已發送貼紙以遮蓋相關圖片,張念群也提出,將考慮改變教課書的編製過程,並在印刷前交由專家進行檢查。至今為止,教科書的作者是教師與講師,他們通常被認為是「該領域的專家」。

婦女援助組織(Women's Aid Organisation)宣傳經理Yu Ren Chung表示,這組圖片性化9歲孩童,並將性犯罪的罪責置於受害者身上,「這份圖表忽視了責任在性侵犯身上的事實。」

家庭教育行動小組主席Noor Azimah Abdul Rahim在接受採訪時提出,這份圖表點出馬來西亞教學大綱中,對於性教育的缺乏,「我所提倡的、兒童心理學家所認同的,較溫和的形式,是教導孩子區分善意的觸摸與不懷好意的觸摸。然而,在我們能與學校達成共識之前,我認為學生所接受到的指導一直都很混亂。」

針對未成年的性犯罪之所以遭到忽視或姑息,多出於大眾對性別教育缺乏了解,同樣的問題有可能發生在世界各地,其中當然也包括台灣。根據衛生服務部保護福利司統計,2017年共有8214位性侵案件被害人,其中有5240位未成年人,佔其中的64%;而在這64%的未成年人中,有3947位女性位成年人及1149位男性未成年人,還有144位受害者性別未被登錄在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