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元旦」不是1月1日! 古人跨年都在「除夕夜」

▲▼2018台北市跨年晚會。101跨年煙火,101煙火,2018101跨年煙火。(圖/記者李毓康攝)

▲2018台北市跨年晚會。(圖/記者李毓康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現在只要一提到元旦,大家馬上就會想到1月1日,年輕人利用這一天的假期來補昨天「熬夜跨年」的眠;而正常作息的市民可能就會利用這天,出去走走、造訪親友。然而,事實上古代也有「元旦」,時間不一樣、意義也差很多,更多的是以農民工作為基礎而做的時間計算。

據《中新社》報導,按字面意思解釋,元是「首」的意思,旦是「日」的意思,兩者合起來就是「新年開始的第一天」;然而,元旦又稱為「三元」,年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就是現在俗稱的「正月初一」。

有很多歷史經典裡都記載著有關元旦的字句,例如唐朝房玄齡主導修編的《晉書》與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其中《夢梁錄》還記載著,「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很明顯地指出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

報導也說,但實際上,元旦的來源跟農民生活比較有關係,例如,做農就需要一些準確的時間點,來執行種植或收割,所以就發明了曆法,現也稱為農民曆。

古人發現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圓及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的現象,最終晝夜交替的週期稱「日」、月相變化的週期為「月」,穀物成熟週期就代表著春夏秋冬叫「年」,也就是現在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報導指出,直到民國初年,當時的政府修改曆法,把西方陽歷作為正式的時間體系,將所有的傳統節日一律移至陽曆,於是陽曆1月1日就被定名為「元旦」,而傳統的元旦則更名為「春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