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西遊記/菜鳥中醫汪冠群闖上海 軟綿綿「台灣腔」征服大媽

2018年12月9日 07:00

 記者魏有德/上海採訪報導

戴著黑框眼鏡、穿著白袍大褂的中醫師,動作嫻熟地替病人把脈,他是來自台灣的汪冠群,在上海鼎宸中醫診所,執業已經1年半,絲毫沒有「菜鳥醫生」的生澀。不打算回台灣嗎?汪冠群說,來到大陸就不考慮給自己後路,一開始就得做好心理準備,台灣目前不承認在這兒學醫的文憑,書都唸了,就得走下去。

▲汪冠群用溫柔的「台灣腔」瓦解病患對年輕醫生的不信任感。(圖/記者魏有德攝)

▲汪冠群用溫柔的「台灣腔」瓦解病患對年輕醫生的不信任感。(圖/記者魏有德攝)

時間回到十年前,原本就讀理工相關科系的汪冠群,因為奶奶生病,家族也飽受遺傳疾病困擾,當時才24歲的他,在父親鼓勵下,放下台灣一切,拎著背包到上海讀中醫。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從求學到就業,剛開始,難免也跌跌撞撞。

如何迅速「接地氣」,成為汪冠群鑽研書本知識外,首先要面對的「生活習題」,上海的高消費,更是讓他吃不消!直到從學校畢業後,同學各分東西,進入職場前的實習階段,才讓他找到交朋友的「小撇步」,竟然是從「吃」,開始交朋友!

以前從不吃辣的汪冠群,醫院實習時與大陸同學分到同組,常會一起聚餐,慢慢練習吃辣。沒想到因此慢慢和同學熱絡起來,也多了共同的語言。對汪冠群來說,麻辣燙、香鍋、牛蛙等「接地氣」的食物,來者不拒,交友圈也因此打開。

▲汪冠群動作嫻熟的替病人把脈。(圖/記者魏有德攝)

▲汪冠群動作嫻熟的替病人把脈。(圖/記者魏有德攝)

可是職涯路上,汪冠群才剛起步,就面臨最大挑戰,就是自己這張臉「不夠老」!「欸!你那麼年輕,有沒有經驗?」,這是34歲的汪冠群,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對大陸常去看中醫的民眾來說,多半相信年紀等同於醫術,比較推崇老醫生,也讓汪冠群在剛開始接觸病人初期,屢屢遭受質疑。但汪冠群認為,只要做出療效,病人就會逐漸產生信任感,開始慢慢相信你,覺得年輕醫師也是可以看的,汪冠群對自己有信心,秉持專業,一步步累積經驗。

▲和父親每周一次的視訊時間,彌足珍貴。(圖/記者魏有德攝)

▲和父親每周一次的視訊時間,彌足珍貴。(圖/記者魏有德攝)

無奈異鄉遊子總有牽掛,從踏出台灣的那一刻起,汪冠群最掛念的,就是父親。自從父母離異之後,汪冠群和爸爸每年都會計劃旅遊,雖說不上是相依為命,卻也讓父子情,更加緊密。開始工作後,兩人平常都很忙,再加上分隔兩地,多虧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平常可以透過通訊軟體聯絡,最讓他期待的便是一周一次的視訊時間。

父子倆視訊時,主要還是關心雙方的近況,聊天內容從芝麻小事,到兩岸大事,往往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有沒有女朋友啊?」聽到父親突然冒出的一句話,汪冠群先是愣了一下,「噗哧」兩人同時蹦出大笑。汪冠群心裡明白,父親一直都很關心自己是否找到對象,三不五時就會提起,希望能趕快抱孫子。

視訊結束後,談到一個人在台灣的爸爸,汪冠群說,不擔心是騙人的,之前父親特地到上海找他,自己卻沒太多時間陪他到處走走,頂多就是一起吃頓飯,爸爸一直說要去迪士尼,希望下回再來時,能夠成行。

▲汪冠群提醒,赴大陸學中醫的學弟妹,得先想好出路,不要白白浪費時間。(圖/記者魏有德攝)

▲汪冠群提醒,赴大陸學中醫的學弟妹,得先想好出路,不要白白浪費時間。(圖/記者魏有德攝)

對於父親的期待,汪冠群給自己定下「兩年」之內成家立業的目標。他強調,上海市場很大,機會也滿多的,再加上政策開放,對台灣人越來越友好,很多執業、工作上的問題,較以前方便很多,他對未來前景,相當樂觀。

至於想要和他一樣到大陸學醫的學弟妹們,汪冠群認為,台籍醫師的優勢在於,台灣人說話語氣比較溫柔,也不會太急,容易讓求診的民眾放心。他也建議,上海物價很高,要得到這份學歷、執照,就是得下定決心在這裡發展,不然只會白白浪費青春。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