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瑞/美洲中時因奧運新聞如日中天(我與美洲中時之十一)

▲美洲中時報導當年奧運的作法,固然令來自台灣的華人感到震撼。(圖/作者周天瑞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周天瑞/曾任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專欄主任、採訪主任、副總編輯、美洲中國時報總編輯、環球電視總監、新新聞董事長、中央電台董事長。 在《美洲中時》停刊後,於1987年返國共創「新新聞」,他始終是影響「新新聞」的關鍵人物。他的每個階段都充滿「有所為有所不為」、「合則留,不合則去」、「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故事,備受媒體敬重。

1984年因兩岸首次共同參加奧運,在新聞報導上面臨到一個歷史的跨越。不談跨越則罷,既談跨越,無他,唯忠實報導,跳脫政治,回歸體育與新聞本質而已。

對此,美洲中時内部當然有過討論,這是一個從籌備時期就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論何時、何人討論,美洲中時内部的共識總是高度一致,自余紀忠以下,一無歧異,幾乎到了無須討論的地步。而我接掌總編輯的時間表由九月提前到五月,與打好奧運這一仗,也大有關係。

自五月一日接事以後,稍事停當,我便開始面對奧運任務,進行全盤規劃。

美洲中時的人力配備中本來並沒有體育新聞專業背景的人,幸好,原先在台北中時當過體育與攝影記者的蕭嘉慶,此時完成米蘇里新聞學院的學位,體育、攝影、語文條件具備,我便邀他暫不返國,來美洲中時幫忙增闢體育版,為爭取奧運讀者預做鋪墊。

體育版很快順利開版,其後從半版擴為全版,再從第12版前進第5版(皆彩色版),逐步加熱、升高。到了奥運前十天,特派他前往洛杉磯,於奥運揭幕後協同其他記者為前線聯絡員,照料新聞供輸,與我密切搭配,前後方因而串為一體,無縫接軌。

為了因應奧運賽期的延續性,美洲中時一改周日休假慣例,天天出報,並推出周日奧運報,免費大放送。

第一版平常有三分之一版是廣告,周日奥運報取消廣告,全部改為內容。如此,往往以一、二、三,三個全版加上一個圖片全版,刊出奧運新聞,充分展現奧運新聞的王者氣勢。

增加可讀性

至於内容上,除奧運重要動態,特別是各項與華人有關的賽事一一分門別類報導以外,尤其重視圖表、小貼士、小專欄,增加可讀性、知識性與版面變化,也盡顯對於讀者的貼心。

在人員配置和調度方面,除紐約特派的聯絡員以外,並動員洛杉磯、舊金山兩地的記者,加上由知名體育記者李廣淮領軍的台北記者群,三方面共建中時奧運新聞採訪團;搭配紐約編譯組豐沛的譯電人力,為各種訊息佈下天羅地網,再由各版主編以近時大力推動的新穎、靈活編法呈現在版面上。

奥運正式揭幕之前,我還特別飛了一趟洛杉磯,與中時奧運新聞採訪團全體同仁聚會。除了加油打氣、陣前誓師之外,並特別定調,兩岸首次共同與賽的奧運,意義不在「獎牌數」,而在各項賽事突破的「紀錄」,希望在採訪中特別留意。之後,在紐約編輯部也做了同樣的表達。

情感歸屬

我的立意是,縱使不為政治,也不要忘了我們來自台灣,有自然的感情歸屬,而不是純然的海外第三者,乃有必要在中國大陸獎牌連連落袋的時候,照顧到台灣讀者的心情。

為此我們雖做不了什麼,更不能扭曲什麼,但是可以把這個思考和我們是華文報的屬性加以聯結,成為這樣的編輯政策:「不從獎牌著眼,而從紀錄著眼;祇要是在奥運打破歷來中國人紀錄的,便予以顯著處理。」

紀錄可能涵蓋獎牌,但紀錄不必然奪牌,從紀錄著眼,台灣選手便不至於處境窘迫。因為當時有不少項目是中國大陸沒有参加,或成績尚不如台灣的,比如游泳、國術、柔道,甚至棒球等等,台灣選手祗要破了台灣紀錄,便是破了華人紀錄,則在上述概念下就會被顯著報導。

這個概念後來被具體落實,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蔡温義舉重奪得銅牌,這個消息在中國大陸仍有金牌斬獲的同時,攻佔了美洲中時頭版頭條的位置。

蔡温義得到的雖不是金牌,但打破了中國人有史以來的成績,而當天獲得金銀牌的大陸選手雖然也不乏破了中國紀錄(甚至世界紀錄),但在新聞强度上,在大陸獲獎連連的時候,遠不及蔡温義奪牌所具有的空谷足音之感,這便是「新聞性」,當然更符合美洲中時的「屬性」。

此外台灣選手所創的優異成績,雖未到達大大突顯的程度,但也受到美洲中時相當青睞,是唯一如此表現的海外報紙。由此可見,美洲中時在奧運新聞處理上有一定的邏輯,並沒有犯了甚麼親中病。

後來有人指控,說美洲中時以「紫氣東來」這樣狂讚的字眼,用於中國大陸狂得金牌的新聞標題上。這完全是子虚烏有的造謠與張冠李戴的亂套。事實上,它不但不是美洲中時的新聞標題,反而見諸聯合報系世界日報的報面(奧運次日世界日報一版頭條標題:「奧運舉重,紫氣東來,大陸選手奪金銀牌」。據證實,乃出於該報著名老編王潛石之手)。祇怪美洲中時的奧運新聞效益太顯著,樹大招風,變成了莫須有。

美洲中時誠然編排大氣,但在標題上並不追求浮誇。比如,在中國奪得第一面金牌時,横題是,「大陸選手許海峯•打破金牌零紀錄」,直題是「自由手槍賽勇冠三軍 贏得中國人歷史殊榮」。大陸女排在萬方矚目下摘得后冠時,標題是,「大陸女排真“金”不怕火煉•直落三痛宰美國」;同日並列頭版的則是,「中華棒球隊“再見”全壘打•勝三分氣走南韓」。如此而已,何嘗有什麼鋪長揚厲、喜不自勝,以至於不知伊於胡底地違反新聞專業的情緒表現!

「華人觀點,紀錄著眼」,具見用心良苦,有為有守,自然受到歡迎。又因彩印之故,更是得天獨厚,加以發行同仁的全力卯上,報紙一上市便銷售一空,各地加報的要求紛至沓來。開報不滿兩年,美洲中時因著奧運新聞真的如日中天了,聲勢臻於鼎盛。

它的亮眼逼得人不注意它都難,它持續半個月、無可避免地出現大陸的利多消息:完成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取得15金、8銀、9銅的佳績,總獎牌數名列世界第四,華人心情為之沸騰。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美洲中時的作法固然令來自台灣的華人感到震撼,其實,受到更强烈震撼的是來自大陸的讀者。

中國大陸從1979年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漸有外移人口。加以需要從文革的廢墟中重建國家,每年有逐年遞增的公費生留學海外「習夷之長技」,儘管行動上同進同出,受到監控,與一般留學生大不相同,但外在世界的情况不可能密不透風、徹底隔離。

什麼外在世界的消息是不必隔離也隔離不了的?

「台灣人辦的報紙大幅報導中國大陸的輝煌成績,登在頭版頭題,圖文並茂,比大陸自己的報紙都登得大,登得好看!」

是不是就是一個隔離不了的消息?是不是會造成奔相走告?

是的,當然是!這個消息比中國人得了多少金牌還令他們震撼。得金牌是可預期的,台灣來的報紙能這麼報導大陸,簡直想都想不到!

那是1984年,他們的經濟條件遠不如台灣,他們不知幸福指數為何物,他們自慚形穢得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趕得上台灣。然而更動人的是,這小小的台灣竟有這麼大的氣度!

這是不少大陸人親口說出來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大陸人之間強烈滾動。他們從美洲中時看到了台灣無形的力量,原來對台灣有著說不出口的羡慕,現在更多了一份由衷的尊敬。他們在密切注意,這個無形的力量有沒有政策上的意義?

我們不習慣用「統戰」兩字說事,不過美洲中時的作法在爭取大陸讀者的認同上,絕對發生了極大的統戰效益。這個效益不祇發生於留在美國的大陸人,也發生在大陸公費生身上。這些回去後將出任公職的人,感受到台灣的氣度,他們開始思考,是否要相對向台灣展現什麼氣度,以期在這一方面有所般配。若是這樣,則兩岸關係是否更早就有突破的可能?雙方的積極性若是受到激發,是否因而可能開展出一條合作的道路?

兩岸關係

此外,美洲中時因著奧運而緩解大陸的心理障礙,增加大陸的相對好感,是否有助於產生對大陸的影響?日後在兩岸的矛盾上是否比較說得上話,在大陸的施政上是否比較使得上力,以致發生一種海外的輿論功能?

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美洲中時曇花一現,所有曾經的作為不過是個偶然,原來並不是出自台灣當局政策上的考量,如此則中國大陸便少了需要馬上因應的壓力。由於那個時候大陸的條件差,台灣若要掌握主動,必將獲得較大的利益,既然夭折,大陸自也省了煩惱,當然,台灣也就失去了最好的機會。不僅如此,美洲中時之後已無可能,信實的媒體從此不再,至今都還不見哪個海外媒體對母國起到過什麼作用。

從以上兩端,便可看出美洲中時的價值所在。一個在眾所關切的議題上通過考驗的媒體,便在公信力上搶到了地位,它有形無形的前景是無可限量的。我身在其中,操持其間,對於美洲中時這麼快就達到了這個高度,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然而這不是任由我們自己想像、自己得意的事,且不說台灣方面有沒有夠大、夠用的胸襟氣度,就連眼前才發生這個樣子的奧運報導,能不能通得過政治肖小的鳥肚鷄腸,都還令我們牽腸掛肚。天知道我們苦心經營之局,到頭來會被安上個什麼罪名,心裡總有幾分忐忑。

遺憾的是,美洲中時這些精采版面,如今在台北中國時報的資料室裡竟一無所有!隨著2008年的報權轉手,中時資料室在舊人不顧、新人不要的情况下,慘遭浩劫!而台灣的國家圖書館亦付闕如。好友趙俊邁為了寫博士論文,把鐵鞋踏到了美國國會圖書館才發現了它,如今刋出的美洲中時奧運版面照片,都出自他的提供,特此感謝。

熱門文章》
►它讓我閃過一念──哪天遭到出賣,不要意外!

►看更多【周天瑞】專欄文章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