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順/「請辭負責」只是一場大戲

▲總統蔡英文。(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民進黨敗選後,上至黨主席下至地方黨部,各級領袖紛紛請辭以示承擔責任。大家耳熟能詳,民主政治為責任政治,故未獲民意肯定便請辭以示負責確是符合民主的表現,值得受到讚許。但如果把請辭看成策略運用,便難免讓人感覺唬弄國人褻瀆民主,有可能在往後的選舉中付出代價。例如高雄氣爆發生後,不少官員也曾請辭負責,但事後追蹤,發現這些官員不少反而後來都升官。有人認為,此次民進黨在高雄市長選舉的崩盤,便與這種蔑視民主的態度多少有關。

但請辭負責所辭的職務當然應與所負的責任有直接相關,否則辭職便只能視為斷尾求生,缺乏真心負責的精神。以這次民進黨敗選而言,媒體多數指出是中央施政不力所導致的;很少有人認為是因提名人選不當,或輔選不力才造成這樣的結果。若果如此,則負責國家政策的政務官為敗選請辭便顯得恰當,因為推動的政策不得人心造成敗選,如果還戀棧職位便讓人覺得缺乏格調。至於黨部主管,除非出現明顯的提名或輔選瑕疵,否則跟著請辭只能說是池魚之殃,算不上負責任的表現。

公投推倒政策

以上述標準觀察民進黨這次敗選後的請辭,便讓人覺得作秀成分多於負責精神。蔡英文是第一個跳出來請辭黨主席以示負責的政治領袖,請辭講話相信已讓支持者大受感動。但冷靜想想,民進黨的候選人提名有初選機制,主席介入的空間有限;輔選過程中,蔡更是南北奔波賣力演出,敗選要主席承擔責任似乎有些牽強。如前所述,民進黨敗選主要導因於政策的失當,如公投案幾乎全推翻蔡政府的主要政策便是明證,故蔡英文若要表示負責,辭的應該是有關國家政策的總統職務,而非規畫選戰的黨主席職務。如今辭黨主席而不辭總統,擺明了就是斷尾求生,沒有實質負責的意義。

蔡的支持者也許反駁,許多民主國家的政府領導人也都兼任黨主席,敗選後亦只辭黨主席而非政府職位,如日本與英國便是顯例。但日本與英國屬內閣制國家,首相辭職形同倒閣,必須接續進行全國大選茲事體大,故多僅辭黨魁以示負責。但首相乃由黨魁擔任,辭了黨魁當然就不能再擔任首相,隨後產生的新黨魁可順利遞補首相職而不用倒閣。如英國卡麥隆首相在2016年脫歐公投中,領導保守黨抱持反對的立場,失利後便以辭黨魁職以示負責。但辭了黨魁,卡麥隆便自然失去首相寶座,為政策負責的風骨十分清楚。我國蔡總統辭了黨魁,則完全無損其總統權威;辭了黨魁總統還是掌握龐大資源,明眼人都知道,沒有黨職也可照樣領導政黨,這算是哪門子的負責任?

辭職的本質?

更好笑的是,如果總統推動的政策大部分都在公投案中遭到否決,但總統卻不必因此請辭,那麼擔任總統幕僚長的秘書長又何以提出辭呈?如果陳菊擔任市長時表現不佳,拖累了陳其邁的當選之路,則選後因羞愧而請辭便不難讓人理解。但事實是,陳菊在擔任市長時,施政滿意度向來是六都之首,陳其邁無法當選的原因甚多,但無論如何也牽拖不到老市長為此辭掉目前的工作表示負責吧。當然,陳菊也可以說她自認輔選不力導致陳其邁無法當選,故請辭以示負責。但如果因此而請辭,豈不坐實了陳菊拿秘書長薪水,卻為同黨子弟兵助選,把時間與精力花在非本職工作的不當?

賴清德的請辭看起來便較為恰當,因為行政院主導各項政策,現在多數政策不僅在公投中被打臉,連帶也影響到民進黨的聲譽,造成黨提名候選人在選舉中慘敗,身為政府高階領導請辭負責自然合理。但這個辭呈卻被蔡總統退回,蔡的理由是:「人才培養不容易,因此才會三度慰留陳菊及賴清德,如果讓賴清德辭了,能很快銜接嗎?付出的成本太大,請他們繼續承擔責任,以穩定為目標。」民眾都已經以選票表達對當前政策的不滿,決定政策的人卻還高談「以穩定為目標」,顯然決策者迄今仍不認為政策有錯,所謂「請辭負責」,根本就只是一場大戲。

熱門文章》
►吳音寧的前助理:很開心她離開了「台北的紛擾」

►2018大選揭曉/點我看【全系列觀點文章】  

►看更多【楊泰順】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