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成為選票?《衛報》:民粹政黨操縱反移民、反歐盟情緒

▲▼義大利米蘭,一幅壁畫描繪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黨魁、副總理迪馬奧(左)與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義大利米蘭,一幅壁畫描繪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黨魁、副總理迪馬奧(左)與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鄭佩玟/綜合報導

民粹主義的政黨與運動近年在世界各國興起,特別是歐洲,英國《衛報》更有專文指出,由於反移民、全球化以及經濟衰退等原因,讓過去20年來民粹浪潮逐漸席捲歐洲,在近幾次大選中,25%的選民支持民粹政黨,民粹候選人入主政府與國會,左右國家政策和未來走向。

據《衛報》報導,民粹主義(populism)約在20世紀末於歐洲政壇興起,1988年時民粹政黨在歐洲各國的得票率為7%,當時僅有瑞士及斯洛伐克的政府有民粹政治人物,1250萬歐洲人住在有民粹政客的國家,可以看出這股勢力仍屬邊緣力量。然而,20年過去後,民粹政黨如今橫掃歐洲政壇,得票率超過25%,2018年已有11個歐洲國家政府有民粹政治人物,1億7千萬歐洲人住在這些國家裡。

▼民粹主義(populism)支持者上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民粹主義(populism)。(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政治社會學家魯杜金(Matthijs Rooduijn)指出,「不久前,民粹主義是政治邊緣的現象,現今他卻成為主流。假設我們不考慮民粹主義,那便無法理解最近政治的重大發展,例如英國脫歐公投,或是美國川普當選總統。民粹主義的溫床越來越肥沃,讓民粹政黨的果實豐收。」

討論民粹主義,不得不提到從二戰後,國家主義與極右派傾向的悠久歷史讓民粹主義者在瑞士與奧地利找到一片天。瑞士排外主義的右翼民粹政黨「瑞士人民黨」(SVP)以「鄉村抵抗都會影響與外國影響」為基礎,發展出右翼民粹主義的「致勝之道」,也就是反移民與仇視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強調維護國家傳統與主權。

瑞士人民黨在1992年帶領公投,成功拒絕加入歐洲經濟區(EEA),並從此開始影響國家政策,2003年首次成為國會最大黨。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08年全球經融危機爆發,許多南歐人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提出「撙節政策」(Austerity),也就是提高稅收、減少各項預算與社會福利經費等公共支出的歐盟官員與中間路線的南歐政黨,理所當然成為許多憤怒民眾的箭靶。被金融風暴重創的希臘在2012年選舉中,強烈反對「撙節政策」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得票率為27%,順利成為國會第2大黨與最大在野黨。2015年,該黨得票率更超過36%,成為國會最大黨,與右翼政黨「獨立希臘人」(Anexartitoi Ellines)組成聯合政府。

2014年,西班牙反撙節政策的左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成立,短短一年便廣民眾歡迎,並於2015年大選中取得21%的選票,目前為西班牙第3大政黨。

西歐國家也受到民粹浪潮影響。德國反歐元的極右翼民粹政黨「另類選擇黨」(AfD)成立於2013年,短短4年內,該黨在選舉中接連斬獲大量選票。這股風潮同樣影響追求自由主義的北歐國家,過去10年來,高喊「國家優先」、反移民的民粹主義者找到立足之地;瑞典極右派民粹政黨「瑞典民主黨」(SD)訴求反移民與脫歐,該黨成立於1988年,在1998年得票率僅0.4%,但該黨在今年的國會大選得票率成長至17.6%,直接躍升為國會第3大黨。

▼ 2016年西班牙大選,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候選人接受訪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2016年西班牙大選,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候選人接受訪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