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5周年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服務27萬家企業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圖/CFP)

▲自貿試驗區建設,從上海起步。(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5年來,包括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證照分離等改革舉措在內,截至目前,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已經形成包括貨物申報、運輸工具申報、進博會專區等在內的10個功能版塊,對接22個政府部門,服務27萬餘家企業,累計有12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大陸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建設從上海起步後,目前其他各地共成立12個自貿區。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指出,按照中央部署,上海自貿區在5年來推出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創新,作為上海自貿區貿易監管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

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以「一個平台、一次提交、結果反饋、數據共用」為主要原則,企業通過單一視窗一個平台一次性遞交滿足貿易監管所需的所有材料,監管部門也通過一個平台將結果反饋給相關企業,實現企業與監管部門之間、監管部門與監管部門相互之間的數據共用和國際貿易相關手續的一網通辦。

上海國際貿易示範區的單一視窗,這個標準就是跨部門的信息互聯、共用、共用、互認,可提高國際貿易的競爭力,也能提高大陸營商環境水平。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圖/CFP)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圖/CFP)

如上海億通公司是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的具體實施單位,自2014年依托上海電子口岸啟動建設以來,目前,3.0版本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已經走向深化,在此之前,以船舶進出港手續辦理為例,從手工填制海關、邊檢等4套系統的1113項數據,到專人將出口岸許可證送達至船長,一般需要耗時2天。

利用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將數據全部電子化之後,只需要不到2個小時便可將電子出口岸許可證發送到船上,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路。

進出口貨物申報方面,在沒有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時,逐條錄入各類單證再分別提交不同部門需要耗時近24小時,數據電子化後,不但可以實現相同數據自動導入,每月減少重復錄入2000萬項,將完成申報時間壓縮到了半小時,還大大減少錄入出錯率。

目前,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處理將近全國三分之一的進出口貿易量,是全球業務處理規模最大的平台,同時,也得到了國家組織的高度評價,世界銀行在最新的《營商環境報告》中就向全球推薦了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

下一步,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區域化、國際化和智慧化,所謂區域化,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立足上海,依托上海電子口岸正在進行的「國際海港通、空港通和國際自貿通」等建設,將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打造成「上海服務」品牌,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並服務於長江經濟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