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剁手」! 「7大招」提防雙11陷阱

▲▼2017年雙11購物季期間的物流盛況。(圖/CFP)

▲2017年雙11購物季期間的物流盛況。(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今年迎來第10個雙11,全球有48小時可以狂歡,但購物高峰同時也易有交易糾紛產生。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提醒,要小心賣家平台的「7大套路」,從折扣到發貨都有要注意的地方,消費者在面對這次的購物浪潮時,務必不要踏進陷阱。

雙11賣家7大套路

一、「預售價、尾款價、到手價、銷售價、領券立減、定金膨脹、跨店優惠、店鋪優惠、加購指定商品更優惠」,商家折扣方案層出不窮,所有優惠不一定能重複使用,消費者應該仔細詳讀平台規則,同時也要留存客服記錄、訂單訊息等。

二、「滿減紅包、抓貓貓得紅包、火炬紅包、預售紅包」,各种紅包五花八門,但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才發現不是不滿足優惠券使用條件,就是該商品不參與滿減,使用常常暗藏門檻,使用紅包前一樣也要看清規則。

三、「部分商家刻意混淆的『定金』與『訂金』,二者的區別在於『定金不退,訂金能退』。」很多平台預售商品中需要消費者支付的多為『定金』,而非『訂金』,雖然定金翻倍看似十分優惠,但如果消費者不支付尾款則定金不予退還。

四、「部分電商平台某些商品在雙11促銷前先漲價,而在促銷當天降價。」看似優惠打折,其實價格持平甚至上漲,消費者購買這些商品並沒有得到折扣,甚至更虧,消費者應是需求理性購物,而非衝動消費。

五、「部分電商平台存在刷單炒信行為,嚴重誤導消費者購買商品。」通過近兩年雙11投訴情況分析,「假評價」情形主要聚集在服飾、居家用品等類別,民眾不要單方面相信「高評價」店家,應要多方比對。

六、「雙11期間,交易量激增導致很多店家不能如期發貨。」為了避免被投訴,一些商家會「假發貨」,交易頁面有可能顯示已發貨,但查無物流信息。如果有急需的東西,就要先向店家確認發貨時間,避免糾紛。

七、「雙11大促期間往往是網絡詐騙高峰期」,各類詐騙如釣魚木馬、中獎、退款、貨到付款、秒殺等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因此消費者需提防信息洩露,特別提高警覺,不要貪小便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