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放台灣自由 給年輕人出路

2018年10月9日 12:12

▲學測放榜後,又有學生放棄台灣的頂尖大學,而選擇遠赴大陸與香港就讀。(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馬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經濟評論家,《經濟日報》前總主筆,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今年又有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在學測護得高分後,放棄台灣的頂尖大學,而選擇遠赴大陸與香港就讀。依此趨勢,不數年間,每一屆台灣的傑出頭腦,幾乎都會被對岸鯨吞一空。與此同時,愈來愈多年輕人放棄台灣的工作機會,西向投入大陸市場尋求;甚至連經濟發展遠落於台灣之後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也成了新寵。

正當台灣迫於愈來愈嚴重的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危機而束手無策之際,大量年輕好手及頂尖人才汨汩流失,讓巳經萎弱不振的經濟動能猶如雪上加霜。

朝野上下目睹此現象的惡化,或者無動於衷,認為這乃是個人的選擇,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者歸咎於台灣的薪資水準不但偏低,而且連年倒退,因而較諸周邊國家相形見絀,差距愈拉愈大,無怪乎良禽要擇木而居。

無庸諱言,台灣的薪資的確偏低而且倒退16年,然而這只是就以美元計算的名目水準而言 。但由於台灣的物價水準相對他國低出甚多;因此,若去除物價差異,改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台灣的薪資一點也不低。

以2016年的統計為例,台灣的人均所得為22.453美元 ,遠低於韓國的 27.359美元;但依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所得 ,台灣為48.095 ,而韓國僅37.740 。次年台灣更上升到49.827 ,而韓國則為39.387美元。今年 IMF公佈的結果更為驚人,台灣進一步上升到52.304美元,高居全球第19名,而韓國則為41.390,仍遠遠落後;

甚至連一向被我們認為超高所得國家的日本,也僅達44.430美元,這兩個國家連前29名都擠不進去。至於老牌先進國家如英、法等,也都瞠乎其後。由於薪資所得與人均所得高度相關;因此,依購買力平價所計算的平均薪資,台灣也明顯高於日、韓、英、法等國。

年輕人受誘惑出走

不過,依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結果,與一般人的直覺到底隔了一大層;名目薪資水準的明顯差距,仍然令大多數人受到誤導而產生錯覺,因而做出錯誤的選擇。除非主政者有辦法逐步提高台灣的物價水準,縮短與他國的差異,否則年輕人受到誘惑而出走他國的現象也難以戢止。

購買力平價雖然釐清了台灣薪資水準並不低於日、韓等國的真相;卻難以解釋何以名目上的平均薪資會陷於停滯,乃至還倒退16年。其實這與台灣經濟動能近20年每下愈況,甚至自兩位數的成長率下滑到保1、保2的窘境直接相關。其實後者是更加嚴重的問題,顯示台灣經濟欲振乏力,動力正快速下滑殆盡,前景可慮。

什麽原因致此?學者專家多有解讀,但往往忽視了最根本的關鍵因素:台灣自30年前世界工廠外移之後,即失去了長久依賴的成長方向,有如汪洋中的一條小船,盲目漂流,不知投向何方。可歎的是,摸索了30年,朝野上下、學者專家殫精竭慮,始終沒有找到解方;由而經濟低迷不振,薪資連年倒退,年輕人看不到光明前景,不得不離鄉背井找尋出路。

自2008年對岸高層決定關閉世界工廠並逐步促其實現,我就不斷思索,失去對岸世界工廠的支撐,台灣經濟究竟將何去何從?我找到一個解方:就是師法一甲子前新加坡領導者李光耀的故技,搶在全球各國之前,將台灣建立成一個更具規模的新加坡,自由開放,去除一切不必要的障礙,追求最高的效能,吸引全球投資者,金融家,觀光業一同參與開發。運用台灣四通八達的海空交通,緊扼東亞海運樞紐的關鍵地位,以及與大陸沿海的緊密關聯,可以達到更勝新加坡的綜合效益。

但自由島不可一蹴而幾,要先在北、中、南建立特區做為試點與櫥窗;以台灣的規模,每個特區都足以超越新加坡的幅員;而且每個特區的蓬勃發展,都可強力帶動整體經濟成長,一掃低迷的陰霾。尤其中美貿易戰爭令許多大陸台商紛紛外逃,當這樣的特區設立,就會是他們最優先的落腳處,這又會帶入以千億計的投資建設,讓經濟成長如虎添翼。

可惜10餘年來,歷任主政者卻等閒視之,或者敷衍了事,或者棄如敝屣。如今既然己至山窮水盡的地步,真正苦民所苦,願為蒼生謀福的政治人物,何不聊做嘗試?

看更多熱門評論》
►油價髮夾彎 選前凍漲,選後補漲?
►請政治爭鬥遠離「能源戰場」
►美中關係「全面緊張」
►要知道葉克膜的是非看這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