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油價髮夾彎 選前凍漲,選後補漲?

2018年10月9日 09:43

▲中油日前宣布油價凍漲至年底,但凍漲到年底中油總計要吸收多少金額?筆者認為,羊毛出在羊身上;若無虧損,政府國庫收入也會減少;萬一虧損,還是需要全民買單。(資料照/記者姜國輝攝)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中油原本周一(10月8日)調漲汽、柴油價突然凍漲,並實施至年底。其政策急轉彎令民眾一臉狐疑,也被認為與選舉有關。不可否認,油是民生必需品;固然,凍漲可省荷包,何嘗不是小確幸;但民眾卻擔心是否選前凍漲,選後一次漲足?到底,油價該不該漲?中油又為何要凍漲?

油價凍漲是如何算出的?

據悉,中油實施多年的浮動油價公式是根據普萊特(Platts)報導的杜拜(Dubai)及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當周均價,以70%及30%權重計算,即採7D3B原則,再搭配匯率變動情形,以決定下周汽、柴油每公升零售價調整幅度。其中,汽油是以92無鉛汽油稅前批售價為調價基準,98及95無鉛汽油則比照92調價金額同步調整,計算公式及步驟分別為:

(1)下周汽、柴油稅前批售價=本周汽、柴油稅前批售價x{1+[((本周調價指標均價 X 匯率均價)/(前周調價指標均價 X 匯率均價)-1)x80%]}
(2)汽、柴油零售價= [汽、柴油稅前批售價+稅費] x 1.05

詳言之,當計算國內92無鉛汽油及超柴之稅前批售價,必須再加計貨物稅、石油基金、空、土污費、加油站營運費及營業稅等稅費後,計算當周應調之汽、柴油零售價格。依中油網站所列,本周及上周的原油指標均價分別為83.72、80.44;匯率分別為30.705、30.631;本周92無鉛汽油稅前批售價為19.59;則依公式(1)可計算出「稅前批售價」為20.27,再按公式(2)的零售價公式算,即可得出本周各類無鉛汽油的零售價,其中1.05代表含5%的營業稅。

若依上述公式計算結果,本周汽、柴油將上漲1元以上;但中油指出,因自5月14日起配合實施油價平穩機制,油價平穩機制依95無鉛汽油每公升零售價為標準,分4個級距:(1)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元以下時,依油價公式正常漲跌;(2)每公升30至32.4元間,上漲時中油吸收25%漲幅,下跌時中油回收25%;(3)每公升32.5至34.9元間,上漲時中油吸收50%漲幅,下跌時中油回收50%。(4)超過35元,則為75%的幅度計算。因此,以本周為例,95無鉛汽油零售

價本應由31.5元調漲為32.7元,在第三級距;則吸收幅度為50%漲幅,吸收金額之基準價為32.7與30之價差,即為2.7;吸收金額為價差2.7乘上吸收比例,即為1.2;最後可得實際零售價仍31.5元;其中,中油本周吸收金額1.2元內含依平穩措施計算之0.7元及配合本周政府穩定物價政策不調漲油價之0.5元。 (以上筆者所用的相關油價數據及公式來源;詳見中油網站

浮動油價公式合理?

自2006年9月26日浮動油價公式使用以來一直有爭議,例如,油價指標一直以7D3B原則計算;但有時中油採購的杜拜原油比例僅55%,布倫特原油占45%;即不符7D3B原則,也不合理,但至今卻未再調整。

再者,按公式(1)定義,浮動油價公式的變動率是反映7D3B的8成,這將會出現所謂「遞迴運算」陷阱,造成當國際油價下跌時,國內油價卻跌不回原點。換言之,當國際油價上漲一定幅度,中油反映漲幅更多、獲利更高;但下跌時,反映跌幅卻縮水。也就是說,中油可能大A消費者。因此,浮動油價應速檢討改進。

原油價格持續上漲 確實有通膨壓力

由於美國施壓制裁伊朗禁運石油、全球需求增加,及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等國減產;還有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等因素推升油價。以致於原油均價今年以來已漲了近三成。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在10月1日漲破85美元,已來到2014年以來新高價。油價高漲自然不利於石油進口國,企業及民生物價亦可能隨之上升,導致通膨壓力升高。

今年受颱風及油價上升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自今年2月以來就居高不下;1月至9月的CPI年增率分別為0.89%、2.2%、1.59%、2% 、1.75%、1.4%、1.76% 、1.54%、1.72%;主計處預估今年CPI年增率將由1.27%調升為1.4%;而扣除食物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指數(核心CPI)年增率則分別為0.82、%2.4%、1.56%、1.33% 、1.07%、1.41%、1.5% 、1.36%、1.2%;

據此,中油按油價公式調漲油價自然有理,物價上漲也是事實。只是,油價並非帶動物價上漲唯一因素。

穩定物價大事交給央行 

眾所周知,無論理論或實務上,穩定物價應是央行的份內責任,全球皆然,中油豈可越俎代庖?當有通膨壓力時,央行可透過貨幣政策,如升息來抗通膨。美國聯準會於9月27日宣布升息,原因之一即是通膨已達2%的目標。但奇怪的是,政府擔心物價上漲,主計處也調升物價預測;而央行卻認為物價暫無通膨疑慮,因而利率連九凍,豈不矛盾?

選前凍漲,選後補漲?中油該給個答案

另一方面,中油本周宣布油價凍漲,自行吸收金額將近新台幣3億元;那麼,凍漲到年底總計要吸收多少金額?以中油近二年(2016,2017)的稅前純益率分別為4.63%及 5.62%;稅前資產報酬率分別為4.77%,6.80%;去年稅前盈餘達500億,今年累計至九月底的盈餘超過400億台幣,均較2015年的負報酬為優。據此而凍漲,看似有一些本錢;然而,國際油價於年底前突破100美元,中油自行吸收的金額可能高得嚇人。屆時,羊毛出在羊身上;若無虧損,政府國庫收入也會減少;萬一虧損,還是需要全民買單。為此,民眾憂心中油是否選前凍漲,選後補漲?倒是中油該給個合理答案,以安民心。

看更多熱門評論》
►美聯準會升息 台央行該否跟進?
►美中關係「全面緊張」
►要知道葉克膜的是非看這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