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等於虛擬貨幣? 新創公司:內容版權也相當合適

2018年10月8日 00:00

▲▼JOYSO交易所執行長宋倬榮。(圖/記者邱倢芯攝)

▲JOYSO交易所執行長宋倬榮。(圖/記者邱倢芯攝)

記者邱倢芯/台北報導

對於許多人而言,一聽到「區塊鏈」一詞,大多想到的都是虛擬/加密貨幣,或者是直接與智慧金融連結;除此之外,近年來也有許多業者希望將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應用加以連結,舉凡工廠供應鏈、醫院病歷加密,以及食品履歷等,但有區塊鏈新創業者認為,醫療或食安這一類的應用還太遠,若是想要將區塊鏈技術快速落地,反而是影音娛樂的內容版權比較有機會。

JOYSO交易所執行長宋倬榮認為,「內容版權」這一類的應用未來是相當有機會可以藉由區塊鏈技術落地,其原因在於像是音樂內容之後將可發展為共同創作的模式,相關版權就可以依照當初共同創作人約定的內容綁定在鏈上,而後就可以依照當初約定的條款進行分潤;或者是往後有內容版權糾紛時,也可利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進行釋疑。

再者,像是直播串流(Live Streaming)、影音串流等,也可能是未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重心之一;因為上述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種網路應用,因此將可更快速地達到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效果。

據了解,像是KKBOX等線上音樂串流服務現在都已經導入,或是正在評估要不要採用區塊鏈技術;這也意味著這一類的廠商也發現了其服務內容與區塊鏈技術的適切性。不過宋倬榮也坦言,內容版權的應用雖然相當有機會,但是就目前為止相關商業模式還是沒有很成熟,還需要一些時間進行磨合。

宋倬榮也解釋,上述所提到的供應鏈、金融、存在性證明、醫療,或者是食安等應用仍是有機會發展,很難在短期內立竿見影,或是產生出較大的成效,因為這一類的應用模式本身與區塊鏈技術本身關聯性並沒有那麼大。

針對這一類應用的先行者們,宋倬榮表示,他們的構思很好,但是目前仍沒有任何的區塊鏈技術可以達到立即性成效;就目前為止,區塊鏈除了虛擬貨幣外,大多數的技術應用都只是為了某一個特定的使用場景而套入;其他種類的應用商模預計還需要3~5年的時間才有機會發展得更加成熟。

最後,宋倬榮也以食安為例,今天消費者吃的一口肉鬆,從最一開始的豬肉產地,一路送到屠宰場、加工廠,以及包裝廠等,每一步都可以上鏈/紀錄食品履歷,但是中間可以作弊的地方太多。

若是有心人士從中作梗,那麼可能僅需要做好外包裝,讓消費者掃QR Code的時候獲知一個假的生產流程即可,但是究竟內容物何處來,事實上消費者也是無法獲得保證。

這意味著目前這一類的區塊鏈應用離民眾的生活還是太遠,再加上一名消費者要獲得這一類資訊的意義為何,這也是需要思考的地方,且肉品加工流程上鏈這一件事,所耗損的成本比產肉還要高,最後若是全部都攤在消費者身上,那麼還有人會希望廠商做這些事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