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過勞陷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是求救訊號:誰來救我們的命?

(圖/僅供今周刊稿件使用)

圖文/今周刊

「醫師行業有獨特性質,政府將醫師納入《勞基法》,絕對不能重蹈『一例一休』規畫不夠周延的覆轍,否則恐怕會危及民眾性命,民意極力反彈可以預期。」前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台大醫學院內科特聘講座教授陳定信表達憂慮。

曾任衛生署副署長、現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鄭守夏也認為,「除了醫師的意見,政府也應該思考縮減工時會不會影響醫療服務提供、損及民眾就醫權利。

持續性、緊急性、不確定性
醫師工作三項特性與工時限制衝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定信口中的「醫師行業獨特性質」。「醫師工作特性具有持續性、緊急性、與夜間及假日仍須救護等特性⋯⋯醫師必須以病人臨床需要為主要考量,由於病人病情變化的不確定性,每位病人的醫療需求難以預測,因此,醫師工作時間必須具有很大的彈性。」這段全國公私立醫學校院院長會議的共同聲明,明確指出醫師工作有「持續性」、「緊急性」、「不確定性」三項獨特性質。

「醫師普遍擔心限制工時以後,醫療行為被迫中斷的狀況。」這是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楊銘欽,接受衛福部委託進行「醫師納入《勞基法》對於醫療服務提供及民眾就醫影響評估計畫」。

楊銘欽解釋,納入《勞基法》以後,雖不至於發生「刀開到一半,醫師準時下班走人」的荒謬現象,但對於需要較長時間的複雜手術,確實可能產生影響。例如有醫師反映,「假設現在下午3點,下一台刀預計要開8到10個小時,而且還不一定能準時開完,難道要病人等明天再開嗎?」

衝突一:病人能等到明天再開刀嗎?
複雜手術需要較長時間、無法移交其他醫師

面對上述狀況,找另一位夠資格完成同樣手術的醫師執刀,是最簡單的解決方式,但偏偏就是有些手術,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即使找到能完成同樣手術的醫生,現行台灣的醫療環境也無法交給其他醫師負責。7月底楊銘欽出席一場專家會議,就聽見具法律專業的醫師說:「不要以為納入《勞基法》以後,交班了就沒事,同事接手如果出了差錯,很可能兩個醫師都會吃上官司。」

衝突二:十大「救命」重症科首當其衝
醫師將「適量排刀」、病患等門診恐更久

由於各科工作內容不一,將所有「醫師」納入《勞基法》,對不同科別的影響也不會全然一致。因此,楊銘欽進行影響評估研究時,已先將衝擊範圍鎖定在神經外科、心臟外科、心臟內科、骨科、胸腔外科、一般外科、整形外科、婦產科、泌尿科、神經內科。

檢視這十大科別即可發現,衛福部預判,可能因醫師納入《勞基法》而受衝擊的,都是攸關性命的「重症科別」,陳定信憂心的最壞狀況,「若規畫不夠周延,恐怕會危及民眾性命」。

衝突三:影響物質報酬、牴觸核心價值
部分醫師收入將縮水、救人第一可能受罰

除了第一線醫療困境,醫界內部反對《勞基法》的意見,還同時來自物質與精神層面。國內受雇醫師薪資,有相當部分來自與醫療機構針對健保給付費用拆帳(PPF)。

儘管PPF占醫師收入比率隨各醫院及科別有所差異,但醫師所得與執行業務量確實存在連動關係,限制工時,可能讓部分醫師荷包縮水。一位外科醫師減少手術量,每月與醫院拆帳所得金額,自然也跟著下降。(閱讀全文…)

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37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產科醫師荒 健保獨立預算有解?
老闆說 勞基法又沒規定要給年終獎金 為什麼我要給! 
專題/找對醫師,3步驟揪出失智!去醫院掛這幾科就對了
不到30歲月薪105K很高? 網揭台灣醫師到底有多苦 
醫護加薪 為何難解重症科醫師荒

關鍵字: 醫師勞基法過勞救人重症病患開刀今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找偏鄉的璞玉學生 成大教授:如果我生在這樣的家庭,也難有如此表現

找偏鄉的璞玉學生 成大教授:如果我生在這樣的家庭,也難有如此表現

故事的源起,是由成大校長蘇慧貞與教務長賴明德在內的多位教授,深切感受大學考招制度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力,換句話說,如果大學端改變了入學方式,也就可能改變台灣中小學教育現場。

2018-10-01 04:13

「以債養股」創造每月9萬現金流 理財達人:記錄收入比支出更重要

「以債養股」創造每月9萬現金流 理財達人:記錄收入比支出更重要

早期在上市科技公司上班的郭俊宏,第一次認購自家股票,股價就在一年內從15元飆漲5倍,在那個台股大多頭的年代,不論台股還是海外股票基金都是「賺多賠少」;可惜,2000年遭遇網路泡沫,在台股受傷後,他才老老實實從記帳節流開始,重新儲備資金,做好投資理財規畫,甚至學出心得,還考上CFP(國際金融理財規畫師)的證照。

2018-09-30 06:42

環保界Uber上門幫你載垃圾! 外媒讚:台灣是垃圾處理的天才

環保界Uber上門幫你載垃圾! 外媒讚:台灣是垃圾處理的天才

美國《華爾街日報》盛讚台灣是「垃圾處理的天才」,資源回收率高達58%傲視全球,也吸引世界各地環保專家前來考察。但台灣資源回收確實出現瓶頸,「早期政府發放獎勵回收金,一個寶特瓶可以換二元,路上完全看不到寶特瓶,但現在獎勵金沒了,國際回收塑膠原料下跌,年輕人也不願意投入。」見證台灣資源回收近二十年的大豐環保科技副董事長洪勝裕說。

2018-09-24 05:15

台灣8成勞工有退休焦慮 澳州這樣做  年金年報酬逾7%

台灣8成勞工有退休焦慮 澳州這樣做 年金年報酬逾7%

隨著勞保破產時刻逐日逼近,勞退自選平台遲遲無法上路,台灣8成勞工對於退休的焦慮正暗自延燒,而一位專門研究退休金制度的澳洲教授調查,澳洲有8成的人不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

2018-09-22 05:15

雷曼兄弟破產10年..熬過一次金融風暴 3大變數恐引爆新一輪危機

雷曼兄弟破產10年..熬過一次金融風暴 3大變數恐引爆新一輪危機

「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正搖搖欲墜!」2008年9月15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頭版內文的第一句話,試圖為該日即將發生、堪為二戰以來美國金融市場最重要的新聞,下一個歷史性的注解。

2018-09-15 05:35

大罵「無腦」打臉謠言 台裔NASA科學家接待小英一夕爆紅

大罵「無腦」打臉謠言 台裔NASA科學家接待小英一夕爆紅

上個月,總統蔡英文訪問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詹森太空中心。中國方面當然不樂見「台灣領導人」在美國出風頭,按慣例極盡詆毀之能事,指稱人人只要買門票,就能進到太空中心。而台灣的新北市議員參選人陳偉杰,也補上一刀,在臉書指蔡英文參觀的其實是「太空博物館」,買票就能進入。

2018-09-16 06:12

當全球垃圾坐船來台... 廠商:大陸人來台找人頭設廠

當全球垃圾坐船來台... 廠商:大陸人來台找人頭設廠

基本上媒體報導洋垃圾新聞,畫面呈現的照片,都是廢紙、廢塑膠袋,與我們所引進的東西不太一樣。我們引進的是高階、工業下腳料,例如報廢水管、過期樂高玩具,但媒體報導的是民間廢塑膠,兩個產業是不一樣的,但現在都被稱是「洋垃圾」。

2018-09-14 05:15

撿老東家不要的生意!從負債到每股賺5元 高工黑手拼出航太獲利王

撿老東家不要的生意!從負債到每股賺5元 高工黑手拼出航太獲利王

6月27日,專攻大型客機結構、引擎零組件的駐龍精密,登錄興櫃掛牌,雖然去年營收僅5.6億元,但稅後淨利率達27%,獲利1.5億元,且連續5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超過5元,是航太產業獲利王,掛牌一事備受市場注目。

2018-09-08 07:13

波音、空巴全都「MIT」! 揭密台灣千億航太聚落

波音、空巴全都「MIT」! 揭密台灣千億航太聚落

航太業,共有航太製造和維修兩大核心業務,在台約有150家廠商、貢獻14100個就業機會。前者,指飛機引擎、機體結構等零組件生產,以年營收275億元的漢翔航空工業居台廠之冠;後者,則指飛機引擎、機體維修和飛機改裝,該領域龍頭是年營收4百億元的長榮航太。

2018-09-07 05:15

股海戰將急流勇退! 回歸基本面靠6檔精選股穩穩賺

股海戰將急流勇退! 回歸基本面靠6檔精選股穩穩賺

《用心於不交易》作者林茂昌,提倡減少交易成本、長期複利投資之道。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退休前,林茂昌是一個比絕大多數投資人都要頻繁交易的人,曾經當過台証期貨高階主管的他,從股票、可轉債、衍生性金融商品,無一不涉足。

2018-09-02 06:08

兆豐金51萬存股族嗨翻!今年擬配發1.8元股利 創新高

兆豐金51萬存股族嗨翻!今年擬配發1.8元股利 創新高

兆豐金(2886)51.3萬股東今年領股利將會很嗨!今(23)日董事會通過發1.8元股利,含1.5元現金與0.3元股票股利,而股利高達1.8元將是金控成立以來新高水準。

2024-04-23 18:2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