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大兵/直擊無法被取代的海軍兵種 船艦「外科醫生」訓練畫面曝光

文/歐昶廷

電影《怒海潛將》描述美國海軍首位黑人潛水員的故事,在台灣也有同樣的終日與海為伍的部隊-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下作業大隊是海軍轄下的其中一支特種部隊,隸屬海軍192艦隊,負責水底拯救、水下裝備維修檢查、救災任務、水域械彈處理等,是台灣最精銳的潛水部隊之一。

▼中華民國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如同船艦的「外科醫生」,在每年海軍敦睦艦隊的敦睦遠洋訓練中,水下作業大隊會派一組人,八個隊員,執行水下安檢,確保三艘任務艦能順利執行敦睦任務。

根據《軍聞社》公布的影像,在此次「海軍107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航行105天旅程中,昆明軍艦在太平洋上,一度被海上漂流廢棄漁網鉤絆大軸,傳來陣陣異物碰撞聲,水下作業大隊人員便迅速出動,進行船體檢視與故障排除。而大量「海蠣子」附著也會影響船速,這些潛水大兵也要潛到軍艦下方,刨除這些障礙。這些畫面,正是這群潛水大兵們的最佳寫照-穿著約四十五公斤的裝備,在水深300呎、混濁不清、黑暗的海底執行任務,與海搏鬥。

▼海軍107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被稱為船艦「外科醫師」的水下作業大隊,正進行船體檢視與故障排除 。(圖/軍聞社提供)

▲▼海軍107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水下作業大隊進行船體檢視與故障排除 。(圖/軍聞社提供)

「海軍所有的船都不見了,我們才會不見;只要海軍艦艇存在,我們一定存在,因為我們是一個沒有辦法被取代的兵種。」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大隊長楊文堅上校自信又自豪地說。

為了紀錄這群水中蛟龍訓練的過程,《ETtoday新聞雲》記者也前往高雄左營採訪,帶領讀者直擊水下作業大隊的第一手畫面。

▼水下作業大隊受訓過程曝光,水面供氣專長班隊員正進行港邊潛水訓練。(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美軍訓練菜單!新兵泳訓一天照三餐操

這個特種部隊為全志願役組成,新兵在新訓階段時,隊上幹部會去新訓中心挑水械專長兵,只要體格合格,完成參訓前的測驗,就可以加入「水械專長班」,完成九週的訓期並合格之後,就能成為海軍合格的潛水員。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副組長楊昀叡少校表示,水械兵進來後,會花一個月的時間,建立體力基礎、增強肌肉強度。每天早上、下午、夜訓會操一次,有各種不同動作;陸上訓練完後,會進泳池訓練,剛開始目標要完成一千公尺的蛙式游泳,接下來還有兩千公尺訓練。

泳池訓練完成後,就要到海邊海泳訓練。這時,教官會要求學員把蛙鏡拿下來,適應碰到海水的「不適感」。過程中,還有一個訓練「溺水」階段,教官會讓學員戴面鏡裝水,並做路上體能訓練。

▼在第一階段的體能訓練中,教官會讓學員戴面鏡沖水操體能 。(圖/海軍艦指部提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械專長班,潛水, 。(圖/海軍艦指部提供)

▼學員除了在泳池訓練泳技,也要前往港邊練習海上游泳 。在訓練過程中,學員會潛到海底,把泥巴挖起,塗到自己身上。(圖/海軍艦指部提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械專長班,潛水, 。(圖/海軍艦指部提供)

做完體能訓練、泳訓、海泳後,接下來就是第二階段。楊昀叡說,學員會進入水肺裝備操作、緊急程序等訓練,水肺是一種輔助潛水者在水中呼吸的器具,助教會帶著學員模擬有人在海上昏迷,學員要使用長背板等裝備,將傷患運上來到岸邊。

在第二階段還有一個「水中攻擊模擬」課程,潛水員要在海底下等待助教下潛,助教會把學員的裝備脫下來,讓學員在緊急狀況中,把裝備穿回去;隨著訓練難度增加,助教還會攻擊、打腹部等,增加訓練的難度。楊昀叡強調,學員要死命保護自己的水肺不要讓教練拿走,這跟美軍訓練模式是一樣的。

▼水下作業大隊引進美式訓練的「水中橄欖球」,讓隊員分組對抗,以訓練體能以及團隊合作。(圖/海軍艦指部提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械專長班,潛水, 。(圖/海軍艦指部提供)

穿35公斤裝備 載14公斤頭盔 21周蛻變水中蛟龍!

成為海軍合格的潛水員後,接下來還有一個四周的水面供氣專長班。由於水下120英尺到190英尺的深度,潛水者必須使用水面供氣潛水裝備,這個階段的訓練,學員必須面對到複雜的裝備使用,以及團隊合作。楊昀叡指出,水面供氣可以拉長在海底的工作時間,是無限量供應,潛水員可以無憂無慮的呼吸。

一個最基本的潛水編組包含潛水總監、記錄手、潛水員、潛水助手等,就需要9個人,若加上醫官、潛水軍官則需要11人。深海潛水員最受矚目的,就是特殊的潛水頭盔和裝具,光是現役的17B頭盔重就將近14公斤重,而這個頭盔配有通話系統、攝影系統和燈光系統,可以讓岸上的潛水小組,了解潛水員在水下的工作狀況。全部著裝之後,潛水員必須負重將近35公斤,非常吃力。

▼水下作業大隊執行潛水任務需要團隊合作,除了潛水員之外,還要有潛水總監、記錄手、潛水助手等。(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潛水員身上的裝備相當重,頭上戴的17B頭盔重將近14公斤,全部著裝共35公斤,在行進中需要夥伴協助。(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ETtoday新聞雲》記者實際紀錄水面供氣專長班訓練的過程也發現,在適應潛水的階段中,潛水組會依不同階段,在泳池、港邊實施潛水適應。一開始潛水員會在助手的協助之下戴上14公斤重的頭盔,感受頭盔的重量,並用通話器做通聯測試,在一切程序沒有問題之後,就能準備潛水。

在下潛之後,會在水中模擬修補的任務。潛水員要利用浮力袋,綁住10公斤重的鐵蓋,利用正浮力減輕重量,將物件往上提,並把物件移到池邊,將螺絲鎖上,完成訓練任務。

▼在一切程序沒有問題之後,潛水員就會一躍而下,執行潛水任務。(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在這個階段的訓練,潛水員必須練習水中模擬修補的任務。(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在水面氧氣減壓訓練的部分,當潛水到一定升度時,水壓會釋放血液中的氮氣,假如肺部無法即時去除這些氮,可能會有減壓症-潛水夫病的狀況。因此潛水員必須要在水中各個不同的深度,按照減壓表提供的標準,實施水中減壓;若是海象不佳,潛水員就得上到船的夾板,進入專業減壓艙實施「水面減壓」。楊昀叡表示,潛水員在水中多待一分鐘都是風險,或是如果潛水員有任何的病痛,也是用減壓艙做治療。

最後一個階段是氦氧混合氣潛水班八週的訓練。楊昀叡指出,水下作業大隊可以潛水到300英尺,在190英尺-300英尺這個階段,大部分就會使用氦氧潛水,這個訓練著重於減壓還有氣體調整,如果有氧中毒要怎麼排除。

▼潛水員在水中風險高,有減壓症(潛水夫病)的風險,需利用減壓艙去除血液中的氮氣。(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減壓艙,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減壓艙,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總結各階段的訓練,身為台灣特種部隊之一,水下作業大隊任務繁重,訓練當然不然馬虎,透過「水械專長班」、「水面供氣專長班」、「氦氧混合氣潛水班」,三個不同階段,將近21周的訓練,新兵才能蛻變成水中蛟龍。

楊昀叡表示,水下作業大隊每個任務都非常有意義,不管是幫船艦做困難排除,還是幫民間抽水都是很有意義的工作。而水下作業是一個不斷在進步的單位,每年都會跟美方聯繫,不斷申請訓練,派人出國受訓等等,這也是他來水下作業大隊受訓的理由。

▼潛水鐘又名海底電梯,此運送裝置將潛水員送達水底深處作業。(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抽水機,浮力袋,潛水鐘,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水面供氣訓練,潛水,            。(圖/記者歐昶廷攝)


關於水下作業大隊,你還想要看...

直擊無法被取代的海軍兵種 船艦「外科醫生」訓練畫面曝光

風雨來...公園剩兩種生物!152座奧運規格泳池的水 24小時輪班不停抽

那年冬天低溫...在基隆河裡摸黑尋遺體 送罹難者回家的最後一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