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擬限廢料進口來源、材質 業者憂生路恐怕要斷了

▲▼環保署公聽會。(圖/記者許展溢攝)

▲環保署舉辦公聽會。(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大陸實施禁廢令後,各國廢紙、廢塑料轉向台灣處理,環保署將管制進口品質,及限制貿易商進口,環保署今(13日)舉行公聽會,許多業者到場表態,有業者肯定環保署政策,但會進口就是因為台灣產業有需求,台灣處理技術領先各國,一限制將會波及產業,拾荒者生存空間也將被壓縮。

環署預告規範包括,熱塑型廢塑膠的來源,須為製造塑膠製程產生的下腳料或不良品,且不含醫療廢棄物。在品質控管部分,則僅「限單一材質」或「單一型態」的塑膠。廢紙部分,僅限回收的未漂白牛皮紙、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不得夾雜非紙材質。兩者進口者身分須為依法辦理工廠登記或符合免辦理登記的工廠輸入、使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保署公聽會。(圖/記者許展溢攝)

▲公聽會上有業者表示環保署政策將扼殺業者。(圖/記者許展溢攝)

公聽會上環署邀請業者、環團發表意見,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立雄說:「進口是因為台灣的原料不夠,質疑社會要發展應從創新跟進步來走,但卻被環署的正面表列政策扼殺,如有單一限制時,在進口時只要海關覺得跟表列上不太像就會禁止,喪失很多可再利用原料」。

塑膠公會代表說,進口多少一定會有垃圾,如果要完全百分之百都是原料很困難, 但台灣技術很好,只要這些廢料打碎就可以分離出很多種製品,很多業者也是環保綠色的工廠,環保署應好好管理,而不是消滅進口,希望環團、環署能更了解業者,讓台灣的技術有發揮餘地。

▲▼環保署公聽會。(圖/記者許展溢攝)

▲ 業者表示台灣處理技術很好,廢料打碎就可以分離出很多種製品。(圖/記者許展溢攝)

有環團代表指出,尊重業者心聲,但對於業者將矛頭指向環團很不滿,因為政府所有的政策又不是環團說要怎樣就怎樣, 加上影響最大的將會壓縮到拾荒者的生存空間。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陳威霖表示,已陸續收到很多回收業者反映台灣大量進口國外廢料,導致回收價格崩盤生存困難,環署應先盤點國內廢棄物產生量,處理完如還有餘裕,才能開放進口。

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謝世平肯定環署提升循環經濟高度,但國內報紙銷售量逐年下降,以國內1年約處理350萬噸廢紙回收來看,來自國內的廢紙約280萬噸,其餘都須依靠進口,環署限制廢紙來源也沒加入可回收加工製成餅乾包裝盒的舊雜誌、舊報紙,一旦管制,恐怕斷了所有紙業生路。

環署表示,收集各界意見後,會針對問題來解決,預計下週會邀財政部、關務署、經濟部,舉辦跨部會議來討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