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芭比》深層意義:我們總在尋找的 原來是一個圓滿的自己

韓國的筆記 次長

自2013年意外收看了韓國的綜藝節目後,一腳滑入韓國的世界,透過韓國大..

文/次長

柏林圍牆,現在如果未滿30歲的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這道圍牆在以前代表的意義。曾經,他就像堅不可摧的象徵,東德被這道牆包圍在自由之外,沒人想過這個極大的權力會有倒塌的一天。

音樂劇《搖滾芭比》的故事就從絕對權力、自由的追尋開始,最終我們的人生是場自我的探索與救贖的旅程,而主人公「海德薇格」對觀眾低聲亦或高亢地呢喃何之為愛的故事。

▲▼韓國音樂劇《搖滾芭比》。(圖/東風衛星提供)

《搖滾芭比》原創於1994年,John Cameron Mitchell與他的創作搭擋Stephen Trask,起先於紐約同志夜店中表演,而1998年一路火紅唱到外百老匯,2014年並正式登上紐約百老匯。

這部以龐克搖滾為音樂基底的音樂劇,也曾在2001年拍製成電影,我首次認識這個故事,就是透過02年的金馬影展上,認識了觸動人心的故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國音樂劇《搖滾芭比》。(圖/東風衛星提供)

故事裡看似包含了多層次的性別議題,但最終內容的核心,就是我們是否能尋回失落另一半的「愛」,算是本劇最經典的歌曲《愛的起源》,我覺得這首歌的世界觀,也深深地影響當年只是位學生的我直到現在。

《愛的起源》這首歌的內容,引用了柏拉圖去參加飲酒趴後把文人打嘴炮聊愛是什麼的內容寫成的《會飲篇》,是由阿里斯托芬說的一段關於愛的神話,但這個故事真是太美,從其中的世界觀說,這世界曾經分為三種人,男人+男人的「太陽之子」、女人+女人的「大地之子」及男人+女人的「月亮之子」,這三種人都長有兩張臉、四隻手、四條腿,但被天神妒嫉而一分為二。

▼ 《愛的起源》英文版。(影片來源:YouTube Pulsegod1985)

歌曲中唱著,「我最後一次看見你,是我們剛剛一分成二,互望著彼此,既熟悉又陌生,你臉上有血,我眼中有血,不過從你的神情裡,我確信,在你的靈魂深處的苦楚,也是我靈魂深處的苦楚,我們互相擁抱,設法合二為一....」

不單是帶著憤怒一時的海德薇格,找不到失落一半的苦楚,我想這份苦楚突破了性別的議題,直接唱進了每個人的靈魂,為何我們在世上總覺得不完整有所失落,透過這個故事好像找到了理由,原來我們的靈魂另一半不知被流往何方,我們總在尋找的,原來是一個圓滿的自己。

▲▼韓國音樂劇《搖滾芭比》。(圖/東風衛星提供)

海德薇格最終理解了破碎的人,不論是用吃的、用吞的、用動作性的,總是不能拼湊成對,原來圓滿的自己,是需要用更高的絕對自由…逃過了物理性的高牆,最終要走出心理性的高牆。

《搖滾芭比》看似歡愉,其實骨子裡是悲傷的故事,他自2005年於首爾首演後,至今已演出超過十季,演出場次超過2000場,能夠這麼成功的因素,除了劇中可愛又極度碎唸的海德薇格,總由表演精湛的知名音樂劇演員擔任,完美再現原創龐克搖滾音樂精神也是其中原因。

透過韓國改編版,並有更接近原創的英語版同時於台北演出,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把握周末最後機會,親自到現場體會海德薇格唱給你聽的悲傷,一起來思索愛究竟是什麼。

(以上圖片皆由東風衛星提供)


次長

自2013年意外收看了韓國的綜藝節目後,一腳滑入韓國的世界,透過韓國大眾文化認識了全然陌生的韓國。2014年末開始以「韓國的筆記」在臉書活動,當時最流行的劇就是《未生》,在100人不到的粉專裡莫名地被稱為次長。看更多請至粉絲團【韓國的筆記】

想成為韓星爆爆特約寫手嗎?歡迎投稿報名【韓粉圈圈】►看更多次長專欄文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