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議題關乎全球政治、經濟問題 還是基本人性價值?

▲▼阿爾及利亞遭控將難民趕至沙漠,任其自生自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如何協助難民安置計畫及人道救援行動,讓人們認識到難民危機的本質、為什麼應該關心,我們又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去改變,都是我們該重視的議題。(圖/路透社、美聯社,下同)

作者:大衛.米勒
譯者:李祐寧
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救援

●精選書摘

難民議題的挑戰

對今日世界而言,因衝突或迫害而不得不離開家園的人口持續暴增,絕對是深具挑戰性的議題。但策略上的挑戰不僅僅關於人口規模,更關於本質。然而國際社會未能跟上新現實的腳步。

難民中,有半數的學齡兒童未能上學,絕大多數的難民處於貧困之中。世界上半數非安全性的墮胎行為,發生在戰爭或流離失所的情況下。在需求與支援間的落差,日益嚴重。

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這些生命正因為虐待與忽視,而面臨毀滅。儘管人道救援需求是政治危機下的產物,但無法被滿足的人道需求也可能成為政治動盪的導火線。換言之,因果關係是雙向的,失敗的政治會導致人道援助的需求,而缺乏或無效率的人道救援行動也會誘發政治不安定。

歐洲過去幾年的政治情況,就是最佳見證。敘利亞難民危機一直未被視為歐洲議題,直到為時已晚。在美國,對移民改革的意見不一致和處理無證移民的問題,激起了群眾對難民與移民者的猛烈抨擊。

從過去的歷史中我們學到,提起難民議題,政治與政策是密不可分。例如,形塑鼓舞人心的進步並反映國家與國際間的情緒。領袖精神更是重要,舉例來說,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遺孀愛蓮娜.羅斯福,在一九四八年通過的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一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份宣言也包括了受迫害者有「尋求並享有」庇護的權利。

▲▼ 利比亞難民。(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必須如此」的基本人性價值

在我兒時聽到的家族故事中,其中一個伴隨我,成為我人生的挑戰與啟發。因為那讓我反思在同樣的情況下我會如何做,因此被我視為挑戰;而故事中蘊藏的人性最美光輝,讓我深受啟發。

一九四二年,住在布魯塞爾的祖母,和女兒收到來自占領軍德軍的召集,要求她們登記,地點就在當時最大的火車站。我的祖母立刻察覺事情不太對勁,她理所當然害怕會被送到集中營。

於是,祖母收拾了行囊,帶著女兒(我的姑姑)逃往布魯塞爾南邊的一座她曾度假過的小鎮。抵達小鎮後,她懇求當地一位天主教農民莫瑞斯(Maurice)先生收留她們。在餘後的戰爭日子裡,莫瑞斯先生就這樣和家人冒著極高的生命安危,藏匿這些陌生人。一旦這件事被揭穿,他可能會當場被射殺——尤其是到戰爭尾聲時,他們村莊裡還另外藏了十七名猶太人。

青少年時期的我,拜託姑姑帶我去找莫瑞斯先生。我們談著家庭、回憶和希望。但有一件事,我非常想知道。我很怕自己的提問過於天真、甚至有些不禮貌,但我還是很想知道:為什麼他會這麼做?為什麼他願意拿自己的家庭來冒這個險?他的答案成為我這輩子的力量。「On doit(必須如此),」他說。必須如此。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他人格中的一部分。

人們總是說,「慈善」應該始於家裡。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這不意味著慈善也該終於家裡。將不認識的人視作自己的手足,就像是為人類的責任心與親疏關係建立一套準則;而將陌生人視為「他者」,則像是走上另一條道路,並遠離人道。

人性價值的兩大基本支柱,就是同情心與利他主義。沒有這兩者,就沒有人性可言。同情他者只因對方為人,而不是因為對方的種族、宗教或政治,是建構文明社會的基石。

守護地球村的安全

我們之所以關心難民與流離失所者,不只是出於道德,也不用因為歷史,而是基於一個最清醒理智的策略判斷。

當前世界的緊密程度,超越過往。這也意味著一個區域的不穩定,將如漣漪般引起另一個區域的不穩定。那麼,面對會加劇不穩定性的突發性人道危機,想辦法解決引發難民潮和其後續問題的做法,絕對是最合理的策略。

▲▼   救援。(圖/天下雜誌)

★本文經天下雜誌授權,摘自《救援難民與政治智慧的挑戰(TED Books系列)

★高中公民教師黃益中、薩賽克斯大學博士生林汝羽──好評推薦

★ 超人氣TED相關演講影片總點閱破百萬次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美聯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路透、美聯社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