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瑋/季辛吉看世界正在變─怎麼變?

美國外交界「大老」季辛吉認為,美國一直在中國相關問題上處理得不太好。(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季辛吉(圖)日前接受《金融時報》訪問,從5個方面談中俄挑戰美國領導世界秩序。資料照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高齡95歲的外交家兼政治顧問季辛吉上星期在紐約接受《金融時報》的訪問,談全球秩序和地緣政治,反映出他的憂心。他嚴肅地說:「世界此刻處於非常、非常沉重的時代。」他的看法可以總結為以下5個方面,而以中俄挑戰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為焦點。

首先,我們應當關注季辛吉「擔憂人工智慧失控」,人工智慧如果成為全人類的世界性災難,那麼此刻世界領袖不及時加以防杜,便屬失責。這個話題,在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課題中尚不多見,但是大限將至,不可逃避。季氏最近在《大西洋月刊》發表文字,將人類今天面對人工智慧之興比喻成印加子民在天花降臨和西班牙人到來的前夕。那豈不是滅種之患?真是岌岌可危。

第2點,針對熱門話題西方和俄羅斯,季辛吉指出,他見過普丁17次,西方錯估俄羅斯,誤以為俄羅斯會接受並融入西方以規則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過於樂觀,沒有考慮到俄羅斯的國家概念與西方不同。普丁其實是杜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而不似希特勒,俄羅斯能夠承受無比的苦難,但渴望得到尊重。俄羅斯的一大特色,是將世界幾乎任何地區的變局,都當作是和她息息相關的機遇和威脅,敘利亞和烏克蘭便是佐證,這些變化便因此而愈演愈烈。季氏認為美俄高峰會議早就應該推出,但是最近舉行的川普和普丁赫爾辛基高峰會議其重要性卻被美國國內政治和司法課題給完全淹沒了,所以很遺憾地,美俄高峰交流只能期待下一個機會。

第3點,季辛吉不打算此刻多談川普,顯然他覺得時機不適合,但是他願意點出川普可能是劃時代人物,這樣的人物步入歷史舞台是為了要結束舊時代,揚棄種種陳腐和虛偽。不過季辛吉澄清說,這不意味著川普明確認識到了他的歷史角色,或者他有著具體而更好的方案。這一切可能純屬意外。

第4點,對於歐洲,季辛吉不客氣地批評歐洲已經失去了方向,並且缺乏領袖,但求免禍而已。德國的梅克爾太地方性,法國麥克朗風格可喜但是尚未見成效。歐洲過去總希望盡可能地迴避美國,可是現在卻荒謬地開始擔憂川普我行我素,撇下世界不管。季辛吉警告說,川普如此,「那不是沒有可能的。」

最後,季辛吉在這次專訪之中,很突出地如下觀察中美歐三者的關係變化。他討論到歐洲與美國如果不幸陷於分裂,歐洲便可能降而依附為歐亞大陸的驥尾,而從此以中國馬首是瞻。要緊的是當他做這樣的分析的時候,他似乎假設中國可能達成目標,再創歷史輝煌,指導人類命運。他說,如果果然如此,那麼美國將退為一個地緣政治大島,以兩洋為翼,現在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則告流散。

在他的著作《世界秩序》中,季辛吉有一段話具有啟發性。他說:

「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單槍匹馬地建立世界秩序。要建立真正的世界秩序,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在保持自身價值的同時,還需要有一種全球性、結構性和法理性的文化,那也就是一種超越了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的視角和理想的秩序觀。」

如果我們同意這句話,那麼美國如果要繼續維持她所領導的世界秩序,美國就必須做到:

●展現出「一種全球性、結構性和法理性的文化」
●建構出「一種超越了任何一個國家的視角和理想的秩序觀」

由此推演,那也應該是中國努力的目標。我嘗試換個口吻,這樣具體地說,做為領導現代世界秩序的超級大國,應該要滿足8條標準:

1.人類自由與尊嚴的倡導者和捍衛者
2.世界人文價值的贊助者
3.世界和平的維護者
4.國際均勢的協調者
5.國際衝突的仲裁者
6.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
7.成熟而法治化的金融市場
8.全球環境與建設的支持者

除非是美中俄歐都不以世界秩序為念了。如果出現那樣無序的世界,附加人工智慧失控的到來,那麼今天這個時代便果然應當是非常沉重的。

好文推薦

周天瑋/貿易戰開打 北京可能面臨「列寧抉擇」

【你不許發言 系列一】周天瑋/紅母雞餐館有道菜叫偏見

【你不許發言 系列二】周天瑋/我捍衛言論自由 但你不許發言

【你不許發言 系列三】周天瑋/為什麼美國的自由派這麼傲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雲論作者周天瑋(律師)。●周天瑋,專欄作家,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在中西哲學與東西方比較課題別有心得。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周天瑋專欄

周天瑋專欄 周天瑋

專欄作家,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在中西哲學與東西方比較課題別有心得。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