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風潮】殷乃平/行動支付、比特幣正夯 關鍵技術「區塊鏈」發展觀察

2018年07月23日 10:40

▲▼超商開放LINE Pay。(圖/業者提供)

▲行動支付崛起,各家業者紛推App積極搶市。(圖/業者提供)

【「區塊鏈」在夯什麼?《雲論》將從今起一連7天,每日推出深入專題剖析,邀請多位重量級專家,帶您了解當今最紅趨勢。】

近日,金融科技(Fintech)突然紅得價天響,無論學術界、金融業、高科技業、與市場的消費者都充斥者各式各樣的金融科技的說法,一般人接觸最多的就是行動支付這一塊,從Apple Pay到Google Pay、台灣 Pay、LINE Pay、O'Pay、Pay2go、Samsung Pay、GOMAJI Pay、橘子支、friDay錢包、Pi行動錢包等等,琳瑯滿目,卻只能窺及金融科技冰山的一角,其他如網路銀行電子支付與清算、互聯網金融的P2P網貸正在台灣市場出現之中。

而雲端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與生物辨識技術(顏面識別系統)的應用也逐漸由先進國家的發展進入到國內的金融環境裡,網路中的虛擬貨幣─比特幣、以太幣……等也出現在許多人的眼前。

每筆交易包成一塊 互相連結防止竄改

同時,「區塊鏈」這個名詞更在許多金融科技的研討場合出現,甚至於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大型的金融機構都正在埋頭研究如何運用它的功能,估計未來所有的金融服務領域包括金融支付清算、保險服務、存放款、籌資、投資管理等都要使用到它。

區塊鏈(blockchain)是電腦中使用密碼技術改頭換面後的一連串交易資訊記憶體區塊,其中,除了包括對應的時間戳記,還有使用默克爾樹(Merkle tree)密碼演算法變更過的加密交易資料。這種區塊鏈儲存於電腦紀錄中,可以防止任何人對資料的竄改。它是一個公開、分散式的分類帳(distributed ledger)資料庫,有效的記錄驗證雙方交易的內涵,且能永久的在電腦中保存其內容。

這種分散式的分類帳中的區塊鏈是在電腦網路兩端的端點對端點(peer to peer or P2P)交易,參與交易者的資訊是隱密的,但是交易的本身在網路中是公開的,交易的資料被打包確認,進入到一個區塊(block),交易就算是初步經系統確認存在了,隨後這個區塊連結到前一個交易區塊,就得到進一步的確認,一般而言,經過多次的區塊連結確認(如比特幣至少要經過6次確認),交易方能完成。這些歷史交易的區塊連結一串形成區塊鏈後,資訊就固定無法更改,它是在一群各個分散使用者的端點電腦中記錄下來的資訊。

換言之,這是一個由所有參與者組成的分散式帳戶的資料庫,所以稱之為分散式的分類帳區塊鏈。任何一個區塊鏈中的參與端點都可以觀察、取得到全部的總帳資料。

比特幣加密去中介 不受任何機構控制

區塊鏈的觀念是2008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一群研究密碼理論的人,用中本聰的名義在一個密碼學網站中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比特幣的構想,其中揭櫫了區塊鏈的觀念。

2009年1月中本聰推出了出了第一個比特幣的軟體,產出第一批50個比特幣的創始「區塊」,這個安全、隱密、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網路上使用的虛擬電子加密貨幣正式問市。比特(bit or byte)是電腦中記憶體的單位,1 比特幣代表一個記憶體單位的電子貨幣。開始的前4年會發行1050萬個比特幣,以後每4年較前4年減半發行,如此,到了2140年,發行量接近2100萬。而隨著市場的需求成長,每單位的比特幣可以持續分割,最高可以分割到10的−8次方,必要時仍能再繼續分割,以因應市場需求。

與傳統貨幣不同,比特幣不靠中央銀行、政府、企業的支援或者信用保證,而是依賴電腦網路中端點對端點交易檔案所完成的網路區塊鏈資料,去中心化、自我完善的貨幣體制,理論上確保了任何人、機構、或政府都不可能操控位元幣的貨幣總量,或者藉此製造通貨膨脹。

威脅紙幣衝擊主權 各國紛防堵比特幣

因此,比特幣在跨國境的網路環境出現後,幾乎所有的中央銀行都感受到威脅。因為在網路世界中,非央行發行、有P2P功能的比特幣流通,取代了實體紙幣,讓所有藉印鈔發行、影響市場利率、維持經濟穩定與成長的中央銀行,失去的主要的操作工具,國家的主權立即受到衝擊。因此,各國央行對之多採防堵的態度。反對者甚至於提出諸多理由,指出頗多犯罪洗錢行為,均利用比特幣進行。

其實,如果回過頭來看,幾乎大多的犯罪都是使用各國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金,從來沒有聽說有人要求禁止現金的流通。目前除了比特幣之外,已有800種以上的加密電子貨幣在各地流通。

多央行自推虛擬幣 Airbnb Uber技術跟進

目前,整個人類社會正在進入到一個無國界的網路社會,虛擬的網路電子貨幣的存在似乎難以阻擋,未來世界中,央行發行的鈔票何去何從?據傳,美國聯準會在2010年就成立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區塊鏈的發展與運用,英格蘭銀行2015年The Future of Money白皮書著手研究區塊鏈,設計RSCoin,2018年6月就宣佈已經成熟,在不久的未來就能推出。並指出區塊鏈規劃下,使用者成本更低,清算交易速度更快,交易雙方都有紀錄,政府可以追索,防範犯罪。甚至愛沙尼亞、突尼西亞、塞內加爾已搶先推出它們的區塊鏈電子貨幣。

去年全球43家銀行所組成的R3聯盟推出一套金融產業的新分散式分類帳平台Corda,而新加坡與加拿大兩個央行間也使用區塊鏈式的分散式分類帳(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DLT)做為相互的帳戶支付清算機制,我國央行也在研究分散式的分類帳區塊鏈在金融支付清算機制中的運用。

分散式的分類帳區塊鏈的運用範圍極為廣泛,除了在金融科技的領域之外,去中心化的特質可以用在許多個人資料的處理上,譬如病人的病歷資料、檔案管理、人事管理等都能適用,而共享經濟環境更適合它的存在,目前Airbnb、Uber等都已經使用。而政府透過區塊鏈技術重新配置公共資源、提高政府效率亦將對公共行政有所建樹。

「第四次工業革命」 區塊鏈成重要角色

總之,21世紀裡,人類所處的環境正在快速的轉變,回顧1900至1930年代,蒸汽機、內燃機、電力運用等發明,將全人類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由馬車到進入太空;19世紀的貴族皇家的封建體制消失,被民主政治取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對立,出現80年多年的東西方陣營的對立等等。

再看當前的環境,電子科技與網路的快速發展,正在逐漸的推翻20世紀裡的許多架構,若深層觀察川普的貿易戰,後面代表的是21世紀整個世界政治、經濟版塊的重整。有人說,人類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了,我們要說,在工業革命之外,人類正要走出20世紀的舊框架,人們的生活型態、行為模式、傳統的思維方式以及社會制度與體制架構都會隨著它的來臨重組調整,區塊鏈技術將扮演一個人們不可忽視的角色。

【區塊鏈風潮系列文章】

【區塊鏈風潮2】林忠正/交易文化顛覆進行式(上)─再也不用「對帳」了!

【區塊鏈風潮3】林忠正/交易文化顛覆進行式(下)─台灣應抓住「以小博大」良機

【區塊鏈風潮4】盧希鵬/有還錢,怎證明?談區塊鏈技術4關鍵

【區塊鏈風潮5】盧希鵬/從支付融資到物聯網─談區塊鏈的應用與未來

【區塊鏈風潮6】黃冠寰/區塊鏈實用3案:中油漏油、慶富棄保、敬老卡

【區塊鏈風潮7】李沃牆/防制洗錢 善用區塊鏈技術3特點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殷乃平,政大金融系教授,研究專長為金融制度、法規與銀行管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