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婚姻媒合商機大 C2C、B2C都比不上B2G

▲▼印度婚禮,印度,婚禮。(圖/視覺中國)

▲印度有90%的婚姻是由父母安排,但也因此造就出一股大商機。(圖/視覺中國)

作者:阿里巴巴前副總裁 波特.埃里斯曼(Porter Erisman)
摘自:《勾引六十億個買家》

●精選書摘

印度電子商務的興起──B2G

我第一次到印度是在2000年,和馬雲一起到新德里(New Delhi)去參加一場網際網路研討會。數千名長幼皆有的當地民眾,來到博覽會場地,聽專家講解這項令人興奮的新科技。印度人對網路的興趣,甚至大於我在中國見過的情景。

雖然自1995年8月起,網路就已經出現在印度,但基礎建設程度遠遠不及民眾的熱忱。我們的五星級飯店就沒有網路服務,撥接網路緩慢又昂貴到讓人痛苦萬分。或許正因為如此,儘管他們對新科技的迷戀情懷相當普遍,但真正上網的只有約500萬名印度人,不到總人口的1%(印度全國只有570萬臺個人電腦)。

現在看起來很瘋狂,但這種低到驚人的普及程度,卻完全不減電商企業的決心。而且就和在中國一樣,他們認為最可行的就是B2B(企業對企業),藉此幫助孤立的公司,覓得貿易夥伴。

最早採行B2B的公司,由比齊.柯斯拉(Bikky Khosla)創辦,他從1991年就開始出版出口商黃頁(Exporters Yellow Page)。當馬雲在介紹他的中國黃頁怎麼連結中國出口商、國外買家時,柯斯拉就想到要利用網路,讓印度出口商為自家商品找到賣家。1996年,他創立B2B網站TradeIndia,讓印度出口商有個平臺,向全世界推廣自己。無數其他同類企業來了又走,但TradeIndia仍存活到今天。

B2G證明:印度網路環境中的信任問題可以克服

同時,印度的創業者也想到,他們可以把這項科技,應用於改善其他類型的網路平臺,卻不是1996年時最具吸引力的C2C(消費者對消費者)或B2C(企業對消費者),而是B2G──新娘對新郎(Bride to Groom)。這是由於印度報紙經常收到大量的分類廣告,都是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女兒尋找合適的對象,於是腦筋動得快的人就建立婚姻媒合網站,讓搜尋更簡易、更有效。印度有90%的婚姻依然是由父母安排,這是個很大的商機,如今依然。

這些網站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包括工作前景、薪水、教育程度、種姓階級、宗教及飲食禁忌,當然還有身高、體重與種族,方便父母親能立即搜尋。比如要找一位婆羅門階級、有初等教育程度、會說泰米爾語的新娘,這樣就能省去大把時間。

不用說,婚姻媒合網站在印度大受歡迎,今天有無數網站是專門針對某些地區、宗教和社會階級,甚至還有持有簽證可以在美國工作的、鰥夫、寡婦、離過婚的人等。根據國際諮詢公司美商弗若斯特和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統計,約有360億美元的市場。

這似乎和電子商務的基本營收,也就是在網路上買賣商品,完全沒有關聯,但其實它說明某項重要的觀念。

尋找合適的對象需要高度信任,在傳統的婚姻媒合方式中,信任通常建立於既有的社會關係,但網路在此過程中介紹更大量的陌生人,也製造出對信任的挑戰。「婚前偵探」這種行業隨著婚姻媒合網站而出現,以填補信任的鴻溝。這些第三方偵探會跟蹤與調查潛在的婚配對象,再向委託的父母確認檔案中的這個人,確實是他們想要的人。

婚姻媒合網站的興起,證實印度網路環境中缺乏信任的問題,可以被克服。如果提供新娘和新郎的網路平臺,能成功填補信任鴻溝,那麼商品買賣的平臺一定行。

差不多這個時候,一家最早的電商企業Baazee 也看出這一點。

《勾引六十億個買家》書摘(圖/大是文化提供)

★本文經大是文化授權,摘自《勾引六十億個買家》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