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8家公股行庫佔金融市場資本5成 「國庫幫」高層多數

▲財政部。(圖/記者李毓康攝)

▲財政部。(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徐又青

麥肯錫日前發布最新金融業報告指出,台灣八大公股銀行面臨經營挑戰,除了資產總額、存放款餘額一路下滑之外, 公股銀行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手續費收入淨收益占比平均值,人均淨收益平均值,分行淨收益平均值等四大指標皆不如民營銀行。麥肯錫建議公股銀行轉型, 改善體質,提升經營能力 。

103年至105年審計部的審查報告就曾指出,財政部所屬金融事業經營績效落後同業且國際排名下降,不具國際競爭力。105年的審計部報告更指出,財政部訂有管理要點規範公股代表職責及辦理公股管理作業,惟間有公股代表出席率偏低及公股代表未就重大缺失及時陳報財政部,另事業轉投資虧損情形未獲改善,均亟待督促研謀改善。

審計部的調查報告證明,財政部指派的這些代表,既不專業又不盡責。於是,兆豐案發生的時候,當時財政部長張盛和推說,官股代表人選都是經過行政院核定。但他沒說的是,財政部對這些財政部指派的官股代表有「監督考核」的責任,卻卸責瀆職。

面對全球的競爭壓力與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鄰近的日韓政府都選擇退居幕後,不再介入公股行庫營運,讓公股從金融界退場,讓民營銀行成為金融主力。 但台灣目前仍有八家公股行庫,佔金融市場資本五成,這是國際少見的奇特現象 。

「人謀不臧」一直是台灣公股行庫最大的問題,由於官股銀行的高層都是由財政部派任,財政部權責與金融業務無涉, 但卻是金融機構的大股東,以致官股銀行董總裡面曾任國庫署要職的「國庫幫」佔了大多數,通常他們都先被派去官股銀行擔任董事,見習一段時間後, 一有董總空缺就派補上去,由於沒有金融基層實務經驗, 難以建立及落實內控稽核制度,更遑論對日新月異的金融科技(FinTech)一知半解。財政部內部小圈圈私相授受「肥缺」的情況,在兩次政黨輪替至今並無任何改變。

再者,由於官股銀行的董總常在各銀行「輪職」,職位是靠關係得來的,所以平日經營人際關係比經營金融業務更為重要,不能安於位,哪能勤於事?這也是官股銀行效率差的另一個原因。

了解公股行庫的董總人事任命流程,就不難理解為何財政部要像土匪一樣, 把彰銀經營權從台新金手中搶回來,讓台新金的外國股東告上國際法庭, 財政部再花數千萬民脂民膏打國際仲裁,卻偷偷摸摸地迴避國會監督這筆開銷,如此不計代價的離譜作為,就是因為財政部的很多高官等著要安插肥缺。

這也說明兆豐案、慶富案出包為何都是低階的經理、職員在扛責,高層通通可以全身而退,因為都是與財政部關係緊密的自己人,財政部對這些官股代表不但沒有盡監督考核之責,還官官相護,用人民辛苦的納稅錢,去填補一件又一件弊案的鉅額虧損。

台灣在國際上有中國大陸的打壓,我們無力反擊;但是內部官僚的貪婪誤國,難道就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他持續下去?

僅有32萬人口的冰島,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宣告破產,然而冰島任由三大銀行破產, 並鐵腕追捕冰島三大銀行高階主管, 其中的26人的累計刑期就高達74年。 冰島用史上最快的速度回到正軌,不到四年就提前償還IMF(國際貨幣基金)的貸款,被視為全球典範。小小國家,卻有大大的勇氣。

台灣的金融業要重振,就是要先阻絕這些財金幫的蠶食,並嚴懲失職,讓 「金融從業專才」管理大眾的資產,並能夠堅持公司治理。這是對全體台灣人都是有利的事,比起年金改革容易太多,期待小英政府鐵腕除弊,讓台灣內政清明,經濟力得以開展,冰島能浴火重生,同樣擁有小國優勢的台灣一樣可以辦到 ,就看執政者是否真正為民做事,汰換不適任的首長官僚,讓台灣走上正常軌道。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徐又青,企業財務主管。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