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愛滋污名歧視調查:一成感染者遭醫療人員「洩露」

▲▼台灣愛滋污名與歧視調查發佈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灣愛滋污名與歧視調查發佈。(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日前傳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驚外洩三千筆愛滋感染者個資,隱私權益再受關注。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今(21)日公布國內首份「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結果,竟然有超過一成的感染者,在沒有經過授權的情況下被醫療人員洩露感染者身分。

「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The People Living with HIV Stigma Index)」是由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共同發展的愛滋感染者污名與歧視測量工具,全球已經有超過90個國家進行調查。疾病管制署委託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進行首度調查,在去年完成842名愛滋感染者的一對一訪談,並於今(21)日公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查報告指出,雖然台灣設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保障感染者權益,但過去一年中仍有12%的受訪感染者,曾經發生權益受損事件,當中86%並未採取任何舉動來爭取自己的權益。其原因與感染者可能承受的社會汙名與心理壓力息息相關。

▲▼台灣愛滋污名與歧視調查發佈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南伃說明調查結果。(圖/記者洪巧藍攝)

值得注意的是,有10.6%的感染者的感染身份,在未經授權的情形下,遭到醫療人員洩露,使得感染者對就醫的隱私安全存有疑慮,極有可能在未來影響感染者的服藥順從度以及健康狀況。

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南伃表示,非感染相關醫護人員對於如何告知仍不熟悉,她曾經收治一名50多歲的愛滋感染者,病情控制相當穩定,但沒有向家人公布感染者身分。在一次需做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時,醫師解釋手術相關內容竟不慎把他是感染者的事實向家屬公開,當下相當的錯愕,後來還引發嚴重家庭衝突。

非經過同意揭露,會使更多的感染者遭受歧視。陳南伃說,這份調查也顯示,不管是家庭成員、伴侶、朋友、職場,只要在非經同意下的揭露感染者身分,受到歧視程度會比經「感染者主動告知」狀況下增加20%以上,職場更是嚴重增加超過五成。

▲▼台灣愛滋污名與歧視調查發佈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不管面對的是哪個族群,非經同意的告知洩漏愛滋感染者身分,皆增加遭受歧視的比例。(圖/記者洪巧藍攝)

而面對愛滋拒斥的態度,成為民眾不敢、不願篩檢的主因。受訪的感染者中,約58%的人從擔心到真的進行篩檢間隔長達五年以上,畏懼篩檢的主要因素,都是擔心未來可能遭到周遭親友排斥,甚至影響生活狀態。

這份結果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對愛滋感染者權益僅排在中段班,與國情保守的馬來西亞相當。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歧視是最難量化的指標,很多人說已經沒有歧視,但感染者實際生活上仍承受著有形或無形的歧視。

這些調查數字背後是一張張無助、焦慮、恐懼的臉孔,唯有保障感染者權益,進而提昇接受篩檢與治療的意願,才能更接近消除疫情的目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