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4000億元的潛艦國造危機

2018年05月25日 15:00

▲▼蔡英文去年3月登上海虎潛艦頂,主持潛艦國造簽約儀式。(圖/記者季相儒攝)

▲台灣規劃預算要潛艦國造。圖為海虎潛艦。(圖/記者季相儒攝)

中華民國海軍的「海昌計畫」規劃建造8艘潛艦,依照蔡政府的估算,約需新台幣4000億元,若分25年完成、平均每年需160億元。台灣曾經自力完成「三彈一機」的研發製造,我們也希望潛艦國造能像「三彈一機」一般根留台灣,走向成功之路。然而,台灣目前沒有成功建造潛艦的經驗,且所費金額亦不低,發展的方向及模式,會決定未來是否有成功的機會,故不可不慎之。

正面的好消息,持續不斷。2016年9月高雄海事展,台船表示該公司具備潛艦國造所需的船殼或船體的製造工藝。2018年4月,權威消息披露,美國政府核發台灣潛艦國造「紅區」裝備,例如:潛望鏡、聲納、柴油主機、戰系、魚雷、飛彈、維生系統等的銷售許可(marketing license),雖然這離獲得美國出口許可(export license)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此舉仍可解讀為美國支持台灣潛艦國造,是個正向的好消息。

根據媒體報導,華府智庫「全球台灣中心」(GTI)在最新完成的報告中指出,「台灣本身的國防產業可生產未來半數台灣自主防衛所需的裝備」,聽起來可喜可賀,國防自主漸漸扎根,展現成效。在海軍的部分,該報告提到「在造艦過程中,台灣仍應積極向美、日、德尋求技術協助」,這代表中華民國在國艦國造部分,仍有技術門檻待突破,特別是潛艦國造部分。

該報告指出「如果美國批准出口許可(export license),以協助台灣發展潛艦,必須要確保台灣漢翔與中科院過去製造經國號戰機等主要自製項目的經驗,能夠傳承給中船。」這段話很清楚的在提醒中華民國政府,台灣的潛艦國造在發展方向上,有關鍵性的迷失,值得注意。

潛艦,如同飛機、飛彈、戰車、軍艦是一個儎台,儎台可以攜帶各式武器甚至裝載人員,目的是將有效的武器投射到能發揮效用的敵據點,削弱敵方之戰力。潛艦不同於水面艦或路面上的汽車,它們先天上容易有足夠的「浮力」或「支撐力」來維持儎台穩定。潛艦,類似飛機、飛彈,當無法維持「升力」時,潛艦就處於「失控」的狀態下。「升力」的計算是相對於潛艦的「質量重心」,也就是潛艦在航行及運作時,必須隨時保持「質量重心」「升力」的穩定。

潛艦內部的子系統,可區分為「固定重量」及「不固定重量」兩類,例如油料、彈藥等是屬於不固定重量子系統的消耗品。無論「固定重量」或「不固定重量」的子系統,潛艦在設計上,特別是在子系統位置的配置上,都必須要讓在潛艦航行或運作過程中,無論油量或武器彈藥的減少,或者潛艦姿態的改變,或者環境「流場」的改變等等,在水中運作的所有狀況,潛艦都能維持「質量重心」的穩定。有穩定的「質量重心」,由潛艦引擎主機所提供的動力,才容易經由潛艦的外部構型轉換成潛艦的「升力」,讓潛艦處於「可操控」的狀態。

台船建造水面艦有豐富的經驗,一般水面艦,可以先建造好船體,再思考裝備或子系統如何安裝在船體內。潛艦不能這樣做!不能先完成船體設計及製造,再去思考「水中動力控制」的問題。換句話說,潛艦研發,不是只有船殼或船體的材料及製造工藝,也不是只要獲得「紅區裝備」就能成功。

解讀美方智庫「全球台灣中心」(GTI)在的報告:「系統工程是潛艦國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台船應引進中科院的系統工程能量,或者由中科院以系統工程來整合國內外潛艦國造的能量」。澳洲花費4150億台幣,歷經21年的潛艦國造,失敗在這裡;南韓潛艦國造,1993年啟動,跟德國學習, 9艘潛艦已下水服役,成功在這裡。4000億新台幣怎麼用呢?中科院是否有多餘的能量來承接潛艦國造?這是政府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好文推薦

張誠/當潛艦國造遇到美國行銷核准

張誠/學長,您讓社會上的人,更看不起軍人!

張誠/領先全球?解放軍的電磁砲疑上了軍艦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 張誠,雄三飛彈前總工程師,現任中央大學企管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理事、民國黨軍事國防顧問。長期致力整合國防、科技、教育、產業、政治及心靈陶冶等資源,推動社會公益與國家發展。本文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