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大陸熱」持續升溫! 港媒分析五大基本因素

2018年04月16日 13:06

大學,畢業,新鮮人(圖/視覺中國CFP)

▲港媒點出,台青出走背後「五個基本因素」。(圖/CFP,下同。)

記者胡順惠/綜合報導

大陸國台辦今年公布惠台31條,各地也跟著推出惠台舉措,加強磁吸台青、台商力度。港媒指出,無論從各種採訪報導,還是從中評智庫的大數據輿情分析,都能發現台青的「大陸熱」持續升溫,成為不可逆轉的兩岸關係發展,進一步歸結出五個基本因素。

《中評社》15日指出,近幾年來儘管兩岸關係的發展極不平順,近一年多來的發展更是愈向複雜嚴峻,但到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台灣青年越來越多,台青的「大陸熱」持續升溫,歸結起來有「五個基本因素」。

第一,兩岸有共同的文化基礎。台灣青年到了大陸,無論是長期學習生活或工作,還是短期的參訪交流或旅遊觀光,都不難對兩岸同文同種和兩岸一家親有切身的感受和認同。

第二,透過40年的改革開放,大陸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目共睹,綜合實力的提升國際肯定,未來發展空間大、機會多。

第三,大陸的發展伴隨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國際接軌的加快,通過大陸走向國際,這對許多台灣青年也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第四,大陸不斷推出和完善的惠台措施、向台灣同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政策,將進一步增加和促進台灣青年到大陸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

第五,台灣的政治惡鬥和社會撕裂,惡化了台灣的政治社會環境;而經濟發展的停滯,也讓台灣青年一代感受到台灣的發展空間不大、機會不多,促使台灣青年不得不向外尋求發展機會。

台灣人才近年來外流情形相當嚴重,雖然大陸的惠台舉措有一定的拉力,但「台灣就業環境」形成的強大推力,更值得進一步探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3月就分析,年輕人登陸的動機,更多的是「面對台灣經濟的失落與無奈」,根本不需要端出31條,台灣人才已經悄悄出走。

面板大廠友達董事長彭双浪也說,對有心去大陸創業者,「惠台」確實有吸引力,加上中國給予的準國民待遇,增加國內人才流動不確定性,更感嘆台灣人才的出走,不光大陸的「拉力」,政府政策造成的「推力」,也是原因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根本不需要端出31條,台灣人才已經悄悄出走。

▲畢業典禮,畢業生(圖/視覺中國CFP)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