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轉區淪待撞區?桃園試行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 車禍率下降

▲▼機車待轉區,兩段式左轉,機車族,通勤,機車騎士,交通,空氣污染,空汙,pm2.5,移動污染源。(圖/記者李毓康攝)
▲取消機車待轉區是否比較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爭論不休的公共議題。(圖/記者李毓康攝)

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取消兩段式左轉、機車待轉區、禁行機車這類議題,向來都是四輪、二輪族兩大族群爭論不休的「引戰議題」;日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表示,自2016年起桃園市政府試辦取消禁行機車制度以來,在17個施行路段當中,機車車禍發生率可說是明顯下降,徹底打臉四輪族「車種分道較安全」的既有主張。

▲▼機車待轉區,兩段式左轉,機車族,通勤,機車騎士,交通,空氣污染,空汙,pm2.5,移動污染源。(圖/記者李毓康攝)
▲議員王浩宇重申,許多待轉區都設置在人行道前面,在人車並未確實分流的條件下,時常發生意外事故。(圖/記者季相儒攝)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FB發文表示,當初提案取消「禁行機車」制度,確實遇到相當多的阻礙與抨擊;但單就統計資料來看,自2016年試辦至今,桃園當地17個測試路段的機車車禍發生率明顯下降,可說是頗有成效。

另,王浩宇也強調,發明兩段式待轉的日本都已取消相關規定,他將會以試辦成效作為提案依據,建議桃園市政府全面取消兩線道禁行機車制度,並視路況條件逐步調整整體道路規劃。

▲機車,機車族,待轉區,機車待轉區,二段式左轉(圖/記者季相儒攝)
▲單就台灣道路現行規劃來看,部分設計不佳的機車待轉區反倒淪為「待撞區」。(圖/記者季相儒攝)

其實單就台灣道路現行規劃來看,設計不佳的機車待轉區不僅無法達到分散車流的本意,更可能成為意外事故的發生熱點,主要可分做下列幾個主因

◆車輛動態無法預測

開/騎車上路,常會發現右轉機車常會與待轉機車的動線為之重疊,倘若在指示燈號不清楚的條件下,很容易導致後車誤判,進而發生撞擊意外。

◆分流效果不佳

尖峰時刻時,常會見到路口待轉區停等車輛滿溢,甚至超出車道;在車流疏通效率不足的條件下,不僅造成其餘車道車流堵塞,更甚者也影響了行人在行經路口時安全性。

◆違規並排、公車停靠等潛在危險

同時嚴重的違規並排現象,不僅得讓機車族擔心違停車輛突如其來地開車門,同時公車路邊停靠、亟欲切出右轉的汽車,在在都影響了行駛「僅能」行駛在外側車道的機車族人身安全。

有鑑於此,取消既有的「禁行機車」、「兩段式左轉」、「機車待轉」等制度,不僅能讓機車族擁有更為安全的行車環境;同時回歸「車速分流」、「車向分道」,也能改善台灣平面道路車流混亂的現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