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僵直性脊椎炎儘早就醫 生物製劑助病人重新站起來

台東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以生物製劑治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關節面的保留,對病人生活品質及關節靈活度有很大的幫助。(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台東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下同)

記者王兆麟 /台東報導

每當天氣要變天或早晨起床時,常聽到民眾抱怨關節僵硬疼痛,以為是“痛風”要發作了,其實許多人的關節痛並不是痛風,以手指腳趾多關節疼痛為表現的常見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而以下背、臀部關節僵硬不適的疾病也常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經一段復健無效後,檢查才發現是為僵直性脊椎炎。

台東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日前在記者會中針對一般民眾常會誤解的疾病加以說明,指出痛風通常是來的快去的快,通常在一頓大餐或稍微喝多一點,隔天就會感覺腳踝或大拇指突然痛起來;而類風濕關節炎則是慢性疼痛,發病都是多關節對稱與痛風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東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以生物製劑治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關節面的保留,對病人生活品質及關節靈活度有很大的幫助。(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另外談到僵直性脊椎炎,黃醫師提出一個簡單的分辨就是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而一般的拉傷扭傷正好相反,愈動反而愈痛。若有長時間的關節疼痛,還是儘早尋求專診醫師,以提早做最正確的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依盛行率推估台東應有1500名左右,但目前因民眾對疾病不了解,所以僅有約五分之一的病人來就診,仍有很多人誤以為是其他病症而未正確求診。

台東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以生物製劑治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關節面的保留,對病人生活品質及關節靈活度有很大的幫助。(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會中也邀請親身走過僵直性脊椎炎之苦的吳先生分享對抗疾病過程,幾年前一直飽受腰痛之苦,後來甚至晚上睡覺都痛不成眠。本以為是職業病,還努力做復健甚至去重訓,不但沒改善疼痛反而更加鉅。後來經醫師檢查才診斷是僵直性脊椎炎,但因脊椎已呈現融合現象。去年因本身操之過急復健不當,導致脊椎斷裂,令他痛不欲生。幸好經骨科醫師脊椎手術,並轉介過敏免疫風濕科以生物製劑治療,才得以重新站立起來,逐漸擺脫腰痛之苦。生病過程曾有一度痛不欲生,但終究在醫師及朋友的治療及陪伴下順利走過。鼓勵病友不要放棄!

台東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以生物製劑治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關節面的保留,對病人生活品質及關節靈活度有很大的幫助。(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黃奕帆醫師在記者會中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女性身上,與其他關節炎最大不同是好犯於手指、手腕和腳趾等小關節,通常呈現左右對稱。疾病初期會以關節僵硬,疼痛腫脹為主要症狀,若是未即早發現給予適當治療,極可能造成關節變形而失去生活能力。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時常會併發其他器官的症狀,如眼睛乾澀、皮下腫塊甚至心血管疾病與肺纖維化等,不可不慎。

而「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因年輕男性運動量較大,常常被誤判為運動傷害而延遲就醫。僵直性脊椎炎與其他運動傷害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病患休息時下背疼痛的程度更明顯,造成睡眠時因疼痛而輾轉難眠或起床後無法下床行走。長期脊椎發炎的結果,薦腸關節因發炎而融合,導致頸部、胸部與腰部的活動能力下降,呈現僵直、駝背等狀態,呈現竹竿狀的脊椎。

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常自行服用止痛藥為治療的唯一方式,但其實市面上有更多的藥物能達到更好的疼痛控制與關節功能保留。近十年來,以生物科技方式製造的生物製劑帶來革命性的進展。生物製劑與傳統藥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利用明確的分子機制,去對抗身體內不正常的發炎反應,它是一種人工的抗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關節面的保留,目前台東馬偕有七、八種之多, 民眾可以有多樣的選擇。雖然健保對此一藥劑有嚴格規定,必須在使用免疫調節劑六個月以上無效,才可專案申請使用,但因此藥劑對病人生活品質及關節靈活度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鼓勵民眾仍要儘早就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