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不止非法盜獵! 東亞合法動物市場10年持續掏空非洲生態

尼羅鱷尼羅河鱷魚(圖/達志/美聯社)

▲尼羅河鱷魚皮為交易量最大的皮革。(圖/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非洲生態除受到非法盜獵的威脅,亞洲的合法出口市場也正掏空著這個地方。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最新報告指出,非洲每年出口數千噸的活體、皮、骨以及肉類到亞洲,且這樣的交易目前還看不到盡頭。

根據最近十年有紀錄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貿易資料,2006年至2015年間,約有140萬個受管制的活體動植物個體、150萬件皮毛與200萬公斤的肉類,從41個非洲國家合法輸出至17個東亞和東南亞國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洲毛皮海獅。(圖/取自維基百科)

▲非洲毛皮海獅。(圖/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TRAFFIC最新的報告指出,「東亞交易市場正大量掠奪非洲野生動物,且進口量持續增加」。目前「非洲野生動物貿易」的焦點,主要集中於非法貿易和大象、犀牛等代表性物種的大規模盜獵行為上,合法的野生動物貿易較少受到關注。這些出口的物種包含來自CITES附錄I(最瀕危的物種),或附錄II(目前並無滅絕威脅但需要密切監控貿易情況物種)的975項不同物種,其中活禽、哺乳動物和植物,大多賣往新加坡與香港。

▲▼球蟒,蟒蛇。(圖/取自維基百科)

▲球蟒。(圖/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納米比亞是最大的哺乳動物皮毛出口國,輸出品項主要是軟毛海報毛皮,其次為象皮;交易量最大的皮革,便是尼羅河鱷魚皮;而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短短十年內也出口了超過50噸的和馬牙齒到亞洲;豹龜和球蟒,更是較少受到關注的現貨交易商品。

非洲灰鸚鵡為最常見的鳥類交易項目,直至2017年才被列入CITES附錄I,不允許國際貿易,但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內的多個締約國,對這項規範提出了保留意見。另外,檢視的這十年期間,木材也是一項出口大宗,總量達1000萬平方公尺,種類多為非洲柚木,其中大部分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脆弱的雨林,最終亦銷往東方國家。

動物園灰鸚鵡小飛。(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非洲灰鸚鵡。(圖/示意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根據這份報告,非洲大陸實際出口的野生動植物數量可能不止如此。資料顯示,「並非所有在CITES貿易資料庫中的交易都是合法的,這類製品可能佔申報的總貿易量中很高的比例。此外,許多物種最近才被列入CITES,因此從這十年的審查資料中,看不出龐大交易數量或根本沒有出現記錄。」

▼更多精采影音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關鍵字: 野生動物非洲鱷魚皮皮毛海豹球蟒豹龜河馬牙齒灰鸚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