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濕地100年消失7成 2050年57億人活在缺水危機下

▲若水資源情況持續惡化,到2050年將有57億人無水可用。(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若水資源情況持續惡化,到2050年將有57億人無水可用。(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水危機已是全球迫切面臨的問題。巴西首都巴西利亞19日舉行第8屆「世界水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Audrey Azoulay)也在論壇上發表「世界水發展報告」,報告以「自然為基礎的水方案」為主旨,強調人類應基於自然的方式因應水資源方面的挑戰。

報告在一開始就指出,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消費模式的轉變等因素,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對水的需求一直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並且在未來有可能繼續大幅增長。

雖然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需求量在近年來快速增加,但目前農業仍然佔全球用水量的大宗。據統計,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用水量更是大幅增長。

由於全球的水資源有限,現有的可用水無法負荷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發展所需。此外,氣候變化使全球的水循環加劇,將會使潮濕的地區更加潮濕,乾旱的地區更加乾旱。聯合國估計,全球近半人口住在缺水地區,人數高達36億人之多;這樣的情況將會持續惡化,且到了2050年將增加到57億人。

奧德蕾•阿祖萊在發表報告時警告:「若我們毫無作為,到2050年,全球約50億人將面臨缺水危機。」

水危機的原因除了可用水的匱乏,還有對水體的汙染。據估計,有80%的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直接被排放到環境中,導致總體水質惡化,為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

▲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全球對水的需求繼續大幅增長。(圖/達志影像)

▲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全球對水的需求繼續大幅增長。(圖/達志影像)

報告也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河川水質都進一步惡化,且預計在未來幾十年,惡化還會加劇,而這將威脅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健康和環境。

儘管全球有30%的土地被森林覆蓋,但其中至少有65%的森林處於退化狀態。自1900年以來,全球已經損失大約64~71%的自然濕地。近年來,雖然歐洲濕地損失的速度有減緩趨勢,但亞洲濕地的損失率仍然居高不下。報告也表明,土地利用的變化、土壤退化和侵蝕以及濕地喪失都與日益增加的自然災害有關。

報告配合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提倡以「自然為本」的方式解決水資源問題,這種水資源的管理方式雖然並非新概念,但它依然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聯合國呼籲各國政府以「更環保」的方式來有效管理和改善水的品質與供應,利用對生態更友善的「綠色」儲水方式,例如天然濕地、改善土壤濕度等更有利於補給地下水,比起興建「灰色」傳統人造基礎設施,如水庫,更具效益及永續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