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術論文數超越美國 清大副校長施一公擔憂:垃圾太多

2018年03月8日 23:13

▲▼陸學術論文超美!施一公擔憂:垃圾太多。(圖/翻攝自上觀新聞)

▲中國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圖/翻攝自上觀新聞)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日前公布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人為第一作者共發表了42.6萬多篇學術論文,相當於國際總數量的18.6%,高於美國的學術論文發表量40.9萬篇。對此,大陸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表示擔憂,「論文不足以說明科技實力」,認為論文和科技實力是兩回事,千萬要分開。

根據《上觀新聞》報導,施一公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參與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我以前曾經預測,中國會在2020年論文數超過美國,沒想到我們提前完成了」,不過他並未流露出驕傲,反倒是一臉擔憂、語調沉重,在5分鐘左右的發言裡,一共說了3次「很擔心」,「有些評論因此說,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超過美國了,我很擔心。」

施一公表示,在各個單位,不論是晉升還是考量績效,都會把專利、發表文章、文章的引用數和文章所發表雜誌的影響因數作為標準,而且這一風氣愈演愈烈,「但這幾個核心的科技評價指標,文章數量、論文引用率、雜誌的影響因數都可以人為提高。」

他表示, 各個學校、單位都辦了雜誌,想要提高影響因數,互相引用就可以,引用多了,影響因數自然也就高了,「中國這樣的國家,想要把這3個指標做上去,我認為是易如反掌」,在他看來, 論文不足以說明科技實力,美國沒有這樣的評價方式,科技實力卻依然領先,「因此,論文和科技實力是兩回事,大家千萬要分開。」

不過他也承認,數位指標在各個單位都很重要,影響到評獎、評優、評先,「這是矛盾的兩方面,一方面如果沒有這些標準,如何反映科研的品質,但有了這些標準,大家拼命『做』這個數字怎麼辦?」

▲▼ 萬豪酒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陸學術論文總數超越美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有些文章,通俗點叫『垃圾文章』,就是純粹為了發文而發文,這種情況太多了」,談到業內和社會各界出現的「論文無用」論,施一公表示「堅決反對」,「沒有論文,怎麼能有科學技術?但在追求論文的導向如此之強的時候,評價立場如此鮮明的時候,造成的負面影響其實非常大。」

施一公說,他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建議進一步改進科學評價體系。他指出,國際通用的方法是參考國際最頂尖專家的觀點,「這是一種『唯專家論』的方式,我不評價這種做法的利弊,但至少在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如果是將本領域所有專家聚在一起,通過抽籤確定評價委員會,在科學上,這樣的民主是不能帶領科學健康向前發展的」。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