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蛞蝓致癱、吃蝸牛釀死 廣東住血線蟲和台灣「很有淵源」

非洲大蝸牛、蝸牛。(圖/資料照/記者陳弘修攝)

▲夜市熱炒常見的炒螺肉就是蝸牛肉,又以非洲大蝸牛為常見種類之一。(圖/資料照/記者陳弘修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廣東住血線蟲近來頗受矚目,日前澳洲一名19歲橄欖球球員生吞活蛞蝓染上廣東住血線蟲,最後導致終身癱瘓;而國內在30多年前,金蘭醬油家族為了進補生吃蝸牛肉,讓祖孫三代十多人集體感染廣東住血線蟲,最後釀成5人喪命。廣東住血線蟲雖然在名字上有「廣東」,但其實和台灣很有淵源,全世界第一個人類感染病例發生在1944年的台灣。

廣東住血線蟲最初在1933年於廣東的鼠類身上被發現,也因此得名;但全世界第一個廣東住血線蟲報告病例就發生在台灣,1944年在台南縣一名15歲日本男孩的脊髓液中首先發現幼成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黃高彬表示,過去廣東住血線蟲屬於常見病例,主要多發生在南部、東部,特別是高屏、台東地區,1990年代以前國內每年都有幾十例的個案發生,一直到2000年左右才逐漸獲得控制,現在每年僅有零星的病例報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廣東住血線蟲是人畜共通寄生蟲,蝸牛、蛞蝓或福壽螺等螺類遭感染後體內會有幼蟲,在沒有煮熟的情況下被人吃下肚,有可能造成感染;如果食入少量寄生蟲,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自行痊癒,如食入寄生蟲數量較多,將可危及生命;統計過去3年通報7例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其中4例是外籍人士。

沙拉,生菜。(圖/達志/示意圖)

▲生菜沒有洗乾淨,若遭蝸牛爬過留下黏液也有可能感染。(圖/達志/示意圖)

感染廣東住血線蟲之所以恐怖,黃高彬說,除了有可能致命,即便康復也約有3至4成的人可能留下後遺症,例如嚴重時引發腦膜炎,進而引發意識障礙、昏迷,後續也可能會有影響肢體動作、半身不遂等神經後遺症;如果侵犯眼睛神經,有可能引發斜視,有時蟲還會跑到眼球前房,從眼睛裡面就看到蟲在爬動;另外也可能引起顏面神經麻痺。

黃高彬說,在台灣吃蛞蝓的人不多,但過去會吃蝸牛的卻不少,像夜市熱炒常見的炒螺肉就是一種蝸牛吃法,又以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最多,因為民眾多喜歡脆脆的口感,烹調時便不會煮得太熟,也讓疾病有機可乘

最近則比較容易看到的病例是外籍移工,因為抓福壽螺烤來吃,但沒有煮得太熟,導致廣東住血線蟲上身;又或者有民眾生吃有機蔬菜,因為菜葉曾經被蝸牛爬過、留下黏液,在沒有特別洗乾淨就生吃而染病。

疾管署呼籲,民眾處理蝸牛等相關食品要徹底清洗、煮沸並持續加熱3到5分鐘;黃高彬也叮嚀,生菜務必洗淨再吃,到野外露營或烤肉時如果汲取溪水一定也要煮熟再使用,避免蝸牛爬過,溪水受污染引發疾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