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驅趕低端人口 明朝太監劉瑾正德3年也曾「逐遊食運動」

北京西紅門地區逐低端企業        。(圖/CFP)

北京西紅門地區逐低端企業 。(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北京去年底爆發「驅逐低端人口」而惹爭議,但其實明代時期的此地區因為物價穩定,出現一群被稱做「遊食者」、「遊食人」的外來人口,讓社會上有管理的困擾。明朝著名宦官劉瑾當時就對此發動驅逐運動,還差點激起民變。

專研明清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研究員徐美潔日前在《澎湃新聞》發表專欄文章「遊食在明代京城」。文章提到,明代的蘇州、松江二府因為賦稅太重,許多人所幸離開家鄉,自謀生路,最後進城找尋人生,成為手藝人、服務業從業者,或依托僧、道謀食,這類人被稱為「遊食者」、「遊食人」。

文章指出,「遊食者」或「遊食人」遊走於社會邊緣,被人看不起的,且面臨著時時被驅趕的命運。明代時期北京已經首都,南糧北運,投入的是整個國家的財力,它的首要任務,是維持政府的運轉,並提供邊防的糧餉,50、60年都沒有大的波動,這也讓許多「遊食者」加入。

不過,這些人的「加入」不免造成社會隱患,造成管理困難,所以驅逐「遊食」的運動,可能出於治安考慮,經濟問題只是因素之一。文章引述「四庫全書」史部-《弇山堂別集》記載,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在正德三年,發動了一次驅逐遊食運動,鬧得沸反盈天,差點激起民變。

《弇山堂別集》原文記載,「市井遊食無業之人,如酒保、磨工、鬻水者,皆逐之四出。千餘人集於城外東郊,持白挺劫人,聲言自分必死,欲甘心刺瑾。瑾懼,乃復之。」但是在外謀生的遊食者本來就不受控制,劉瑾的京城整治運動以失敗告終,史學者也把這次運動記在歷史上。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