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再甜也有起伏 張信哲

2018年02月2日 18:53

圖文/鏡週刊

有些人在我們的腦海裡,總是數十年如一日,例如唱著情歌的張信哲。不管是膾炙人口的〈愛如潮水〉,還是〈白月光〉。在不同的時空,總有他優美的歌聲。

但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年過去,張信哲還是孜孜不倦在情歌領域中耕耘。現在的他,似乎比大多數人所認識的張信哲,更投入在抒情歌曲鑽研,卻顯得更為快樂。

 

以前的張信哲情歌唱得洶湧澎湃,現在的張信哲,情歌卻唱得有一些些的悲觀,光聽曲調感覺是優美,但仔細一看歌詞,意境都是傷感的。這是怎麼回事?「我沒有刻意那麼去強調悲觀的部分。」他聽了先是哈哈大笑,最後還是想出一個很好的解釋,「面對感情,沒有人是每一段感情都是永遠完美、永遠開心的。在情歌表達時,不由自主會去碰觸這一點,就算你唱一個再美、再甜的情歌的時候。所以唱情歌不管什麼情緒,都會隱隱約約跑出對情感的不確定的部分。」

張信哲覺得既然沒有一段感情都是永遠完美,不如就把其中的不完美,大方唱出來吧!這也是新歌當中隱約都有些悲觀的部分。

 

過去事記得牢 張信哲

1967年3月26日出生,以《說謊》專輯入行,1年內連續推出3張專輯。退伍一年後以〈愛如潮水〉站上顛峰,奠定「情歌王子」的經典地位。

之後自組音樂工作室,接連推出粵語專輯、英文翻唱專輯。2006年起開始以獨立音樂形式製作,展開個人巡迴演唱,跨足音樂劇、舞台劇不同型態演出。最新專輯《擁恆》。

 

除卻悲與喜 有不確定

不過他的解釋,也反映了自己的年紀、經歷的悲歡離合有關。愛情不光只有甜美的一面,也是充滿酸甜苦辣的,就像人生都會有生離死別的關卡,感情本是充滿起伏的,「面對再完美、或者不完美、再苦的感情,都是有不同層面同時存在。」以前他唱的情歌是專注在大喜、大悲的情境,現在則會去唱情感當中的考驗,「隱隱約約,跑出對情感的不確定部分。」

儘管都是情歌,跟以往相比,他感受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呢?「我希望傳達跟以往不太一樣,在歌詞跟態度上會更強烈一些。」

以往的張信哲不是不能在歌曲裡頭唱得更激烈,但他直言那也是受到唱片公司政策下的表現,「在主流唱片公司待久了,當一個歌手只是整個公司機制的小螺絲釘,你有很多的部分真的沒辦法掌控。反而現在可以對我自己負責,不是對整個公司、海外的總部去做責任回報。我更能夠精準去抓住我要面對的群眾,我要呈現的東西。」

 

衝出舒適圈 歡迎批評

在歌迷眼中, 「情歌王子」就是一切、銷售的保證。但那只是張信哲聽命唱片公司,所扮演的一個角色,「90年代大家對於歌手的要求就是十項全能,但歌手的個性就沒有了。現在大家對於音樂的分眾越來越清楚,對我來說反而樂觀,我可以更依興趣做自己,因為我聲音就是這樣。我也希望在音樂作品當中,表現我最好的一面,而不是為了市場、環境的需求去做。」

參加舞台劇《露露聽我說》,用半年時間排練,張信哲(左)讓自己接觸有別於歌手的專業領域,轉化為表演的能量。(東方IC)

於是從10年前開始,張信哲脫離唱片公司、展開獨立音樂製作之路。「過去唱片公司的保護之下,我有很多的工作伙伴、安全感、資源,但這些也是另外一個限制。我必須要考慮整個唱片公司的營運方向,規劃的路線。雖然沒有太多需要去解決的雜務,因為唱片公司都會幫你處理好,你可以專心做音樂,但相對地你也被無形綑綁。」

他也承認自己的個性,就是那種想要對事情全面瞭解,才會放心的人,所以這種方式反而很適合他。脫離了有人照顧的舒適圈,最大的改變就是「面對市場、面對歌迷的反應,所有的批評指教,都會變得很直接。」少了那些工作上的安全氣囊,張信哲倒不介意面對形形色色的衝擊,「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反應。我收到、得到的回應,其實都準確與中肯很多。」

參加《我是歌手》節目演出時身體不適,讓張信哲警覺到自己該停下來,重新規劃,回到做音樂的本質。(東方IC)

 

劇場吸養分 全面掌控

以前待在唱片公司,他說就是要配合公司的年度發片計畫,無論準備周全與否,就是要上台。但現在沒有了這一層約束,在時間上反而可以更自由,「讓我做音樂可以更順利,更不會有太緊的時間進度。」

他口中自行掌握的時間進度,最明顯的例子是跨足劇場界,在2011年出任「台北故事劇場」的團長,甚至出版了舞台劇《露露聽我說》原聲帶。「那段時間也是我的摸索期,透過每張專輯不斷給予,但我需要吸收才能不斷的付出。除了生活上的學習、吸取之外,要強迫自己面對一些不熟悉、其他專業技能不夠的部分。」

踏上獨立音樂製作之路,張信哲認為反而更能精準抓住想要的群眾。

當時張信哲有半年的時間,每天都去劇場排練,「我把自己變成一個話劇演員,透過這些不同的生活體驗、模式,去真正體會歌手以外不同的生活,對我表演、舞台上的掌握有更大幫助。」

另外一個讓他真正覺悟的,則是連續多年的密集巡迴演唱後,決定給自己放一個大假。「舞台上的快感、面對歌迷、喜歡唱歌,是促使我不斷做巡迴的原因,更清楚自己的能力跟能耐在哪裡。」但2016年參加《我是歌手》節目,卻成為他事業的警鐘,「當時我整個人,包括身體狀況都是最糟糕的。我去上第一集就生病,不是小感冒,是由感冒引發的大病,直到《我是歌手》結束錄影,我的聲音都還沒好。」這個經驗讓他覺悟,到了該整理自己的階段。

刻意在新歌裡頭,參雜了一些乍似復古的價值觀,張信哲說這樣能在分眾的市場中,讓歌手做自己擅長的風格。

曾經出專輯是為了滿足唱片公司,但現在做唱片則是滿足自己。透過做唱片,讓張信哲又重新思考,對未來做規劃,回歸音樂的本質,「對我來說,能夠找到能唱的主題、有趣的音樂方向,我就繼續做。對我來說,不是純粹的商業考量。」

我笑他,是不是每張專輯都一定要用兩個字命名?張信哲倒是反駁得挺快的:「我也出過十幾個字的呀!沒有所謂兩個字的迷思了呀!」

以往大家對於歌手的要求就是十項全能,但分眾的年代,張信哲認為歌手反而能回歸自我的特色。
場邊側記

已經出了28張專輯、12張精選輯,共計40張專輯(包括英文翻唱專輯),如果你以為張信哲會記不清楚,那就錯了。

我只是隨口提到,他退伍出的那張專輯,封面是桃紅色的,張信哲馬上隨口回答:「《知道》。」嚇死人了,居然記得一清二楚。

而且他還很精準地說,當年出《知道》時心態是非常輕鬆的,不像後來〈愛如潮水〉就是要肩負銷售責任、要大賣…。

我心想,眼前這個人記性跟耐力未免也太厲害了,甘拜下風。


更多鏡週刊報導
情歌王子衝出舒適圈 張信哲只想對自己負責
從滿足公司變滿足自己 張信哲大病後覺悟了
張信哲日本拍MV 竟然想把發電廠買下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