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調120名研究員 投入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發展

2018年01月29日 15:07

▲▼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製造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圖/CFP)

▲翼龍系列無人機。(圖/視覺中國)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解放軍研究機構「軍事科學院」日前向全軍選調了120多名急需科研人才,計畫著力開發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目前人員已全部到位。這批研究人員中,有95%的人擁有博士學歷,且平均年齡不到34歲;另外,院方也替研究員爭取了住房保障、家屬隨軍就業、子女入學等福利保障,確保他們能全心投入研創。

根據《解放軍報》報導,軍事科學院在十九大後,更堅持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戰略位置,研究制定2050年前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引入戰略科學家、傑出拔尖人才、科研後備人才、領導管理人才、科研保障人才,並建構出引才、鑑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五大機制,「作為全軍軍事科學研究的拳頭力量,要擔負起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必須牢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思想,採取有力措施打造世界一流軍事科研人才隊伍。」

十九大距今才過了3個月,軍事科學院便在軍委的協助下,從全軍選調了120名頂尖科研人才,且全員平均年齡不到34歲,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超過95%,大部分都是人工智能、量子技術領域的專家。

▼中國衛星「墨子號」進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圖/翻攝自《新華社》)

▲▼中國衛星「墨子號」進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圖/翻攝自《新華社》)

另外,軍事科學院也替這批研究員爭取到了住房保障、家屬隨軍就業、子女入園入學的福利保障,確保研究員能心無旁鶩投入研究。目前,軍事科學院已初步建成以19名兩院院士領銜、100多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為骨幹、數千名中青年科研人員為基礎的人才方陣。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ingapore)海上安全項目軍事專家科林(Collin Koh)分析指出,解放軍是在美國或西方的激發下,才開始進行這些技術領域的探索,「中方一直以來都期望能在軍事技術方面和西方領軍者平起平坐,除了出於國防目的,也是為了成為全球武器供應商。」

科林補充道,中方希望技術上的突破,能使他們在亞太地區取得軍事主導地位,跟美國抗衡,「中方對這些軍事技術領域的探索,也符合他們的軍事戰略,能以不對稱的手段,來抵銷美國在台灣海峽的軍事優勢。」

▼翼龍系列無人機。(圖/視覺中國)

▲▼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製造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圖/CFP)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