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未來Family/天賦二部曲 熱情+努力讓天賦發光

(圖/未來Family雜誌)

文/羅梅英

2017年12月號《未來Family》,報導了「天賦三部曲」首部曲,聚焦在學生時期,於數理、語言、特殊技藝、運動等不同面向,他們為何這麼早就有了特定方向。本期是天賦二部曲,共訪問了7位、年齡分布屬於大學畢業後第一個10年期間的年輕人。

報導原本鎖定追蹤這些年輕人,天賦為何可以如此早鎖定?然而,訪談結果發現,這些年輕人更想談的,是他們如何忠於自己的熱情和怎麼努力達到今日的位置。

亞都麗緻大飯店巴黎廳1930副主廚傅昭蓉就說:「很高的天分能讓你比別人少辛苦一些,但熱情和努力才是支撐職業生涯的決勝關鍵。」「做一個蛋糕很有趣,但日復一日做一樣的蛋糕,每個月做上百個蛋糕,你還會充滿熱情嗎?」

邁入職場的第一個10年很關鍵,台灣的年輕世代,有太多覺得自己學非所用、無法在職場上發揮。如果能提早展開探索天賦、尋找熱情的歷程,或許可以省掉很多冤枉路。

瀚師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孫憶明在台大「蒙拓學堂」當業師,他請學生排列出自認最強的3個智能,每個智能列出5個以上的相關職業,「不然怎麼跟別人競爭?」接著,要學生再列出3件自己很有熱情的事,兩者的交集極有可能就是生涯的方向。例如:有肢體動覺天賦,又愛打籃球,可以當運動員;若天賦還包括人際,可以考慮運動教練、經紀人或運動行銷工作。

從生涯選擇來看,孫憶明認為熱情比天賦更重要。熱情是你不眠不休、沒有獎賞或錢也願意做的事;對哪個產業和工作有熱情,在未來世界更重要。

導演魏德聖為《讓天賦自由》一書寫序時,分享他的故事。他從小愛講話、愛編故事,但這個天賦從來沒有被看見。直到服兵役時,他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拍電影。而愛講話、愛講故事給別人聽,就是拍電影需要的基本能力。

魏德聖認為,年輕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愛做什麼,「上帝讓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會給你一片田、一把鋤頭,你要自己找出這把鋤頭!」

但許多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對於這把「鋤頭」可能出現在哪裡,卻毫無頭緒、不知從何找起。孫憶明擔任多所大學的業師,令他感到驚訝的是,許多大學生很明顯並不了解自己,對於未來發展的方向很模糊,即使是國立大學生也不例外。

國、高中時期的職涯探索與理解不夠

根據yes123求職網2017年調查顯示,61%年輕人念大學時選系不選校、有過半後悔讀錯系,64.5%想重選志願。以學歷科系與工作表現自評「職場競爭力」,總平均61.4分,其中,學以致用者平均打66.8分,學非所用的則平均給自己58.6分。顯示如果大學期間選讀科系是自己所愛,未來進入職場等於攜帶了良好的配備。

另一個調查,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張峰彬2010年針對1984年出生者進行問卷,認為自己學以致用者55%,有近半、46%持保留態度,扣除掉中立者(無所謂符不符合),有33%認為自己學非所用。

何以如此多的年輕人感到迷惘?瀚師科技提供高中升大學的諮詢輔導,孫憶明發現,很多學生填志願時仍搞不清楚自己想念什麼科系,所詢問的是哪些大學科系的落點在哪,而非考慮興趣和天賦。

這顯示了,台灣的學生在國、高中時期對職涯的探索與理解並不夠。或許是因為花太多時間應付課業要求、升學考試,在更重要的人生探索方面反而投入太少關注。


不要將學科與能力畫上等號


超越基金會推動「超越達人」計畫,前進校園,幫助孩子職業探索,5年來遍及300所國、高中。超越基金會副執行長洪育詳表示,國中是人生第一個分流,要選擇念高中或高職,是家長最徬徨的時候,但孩子對未來沒有太具體的想像;而高中則是學生最徬徨的時候,不清楚自己大學要念什麼科系、學什麼。

「不要把所有能力與學科畫上等號,」洪育詳說,像他小時候很愛講話,透過參加語文競賽,從愛講話到會講話、變成競爭的優勢,出社會後做過業務、採購及行銷企劃等工作,非常喜歡上台分享。超越基金會前執行長、立委蘇巧慧形容他:「只要上台,人愈多的場子就愈嗨。」
新北市五峰國中校長羅珮瑜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出身,她指出,應該給孩子愈多的試探和體驗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即使試探之後證實某種選擇不適合自己,也很好,因為那也是一種做決定的過程。

(圖/未來Family雜誌)

從多元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天賦

「生涯發展是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過程,」從國中到高中(職)、大學到就業,每個階段生涯發展的重點不同。羅珮瑜強調,生涯發展教育不是幫孩子做決定,而是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的能力,能夠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人如果可以找到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的,這是很寶貴的生命經驗,」羅珮瑜說。

「生涯探索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孫憶明指出,國、高中階段的探索重點在於,找出自己的天賦和興趣,無需太在意找工作這件事;到了大學,探索的重點在於產業的特性及工作內容,設法將天賦、興趣和生涯方向連結,結合未來的發展。

關於天賦,在科學以及實務上,已經有明確的新主流論述。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嘉納(Howard Earl Gardner)提出知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智能不只有數理與語言,總共有8種,包括: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等。

至於每個人的天賦何在?這種大哉問是要及早開始問自己的。新銳服裝設計師吳日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認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斷修正、找到合適的方向,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摸索自身天賦與能力的過程,是不斷更精準的定位。

從天賦出發,連結生涯方向

天賦以及熱情的定錨,是每個人的人生議題。《讓天賦自由》作者肯.羅賓森提到:「當你發現自己的天命──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覺得活出了真實的自我,成為你理想中的自己。」

本期的封面故事「天賦二部曲」,《未來Family》共訪問了7位、年齡分布屬於大學畢業後第一個10年期間的年輕人,他們雖然年輕,但已在特定領域插旗布局。一起來了解:他們從小的探索與養成如何?父母端的做法及態度又是如何?

生涯發展教育不是幫孩子做決定,而是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的能力,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從心理測驗找出天賦

綜合來看,國、高中階段(11~18歲)是生涯發展很重要的探索期。九年一貫課綱將「生涯發展教育」列為重大議題,根據課程規劃,學習重點依序為:7年級做自我覺察與探索,8年級展開生涯覺察與試探、9年級則是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

教育部為協助國中階段孩子了解自己的潛能和興趣,每位新生入學都有一本生涯輔導紀錄手冊,提供心理測驗,分別為:

1.「性向測驗」: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和學習潛能。測驗包括:多因素性向測驗、中學多元性向測驗、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台師大心測中心)等版本。

2.「興趣測驗」:測量一個人對某種事務或活動喜歡或不喜歡的程度。有興趣的課程或活動,比較能投入並得到滿足。測驗包括:我喜歡做的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國中生涯興趣量表、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台師大心測中心)等。各校所採用的性向和興趣測驗不一,其中,台師大心測中心的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為最大宗。


延伸閱讀:


1. 職業試探及技藝教育 幫孩子找對未來的方向

2. 余秋雨新書書摘 單程孤舟

3. 別讓教養過程中上火的脾氣,抹殺孩子內建的「快樂」機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