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警訊?台灣新上市櫃掛牌公司 僅集資148億元、年減4成

2018年01月2日 13:59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市場及業務發展長林鈞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PwC。(圖/記者林昱均攝)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市場及業務發展長林鈞堯指出,以排定上市櫃的公司估算,今年台灣IPO家數預估約50-60家。(圖/記者林昱均攝)

記者林昱均/台北報導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於今(2)日舉辦「2018大中華區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趨勢分析記者會」,回顧2017年的資本市場發展,並展望今(2018)年的資本市場前景。其中,2017年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共42家,比起2016年減少了18家,而且集資金額僅148.1億元,比2016年減少107.6億元,等於資金年減4成,也讓各界擔憂企業投資台灣意願是否在逐年降低。對此資誠表示,今年台灣IPO家數預計可達50-60家。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表示, 2017年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共42家,比起2016年減少了18家;集資金額148.1億元,比2016年減少107.6億元,降幅42%。新IPO公司規模逐漸朝向小型化的方向發展,平均每家的集資規模縮小,2017年本國上櫃平均集資額2.7億元,本國上市平均集資額4.6億元,外國上市櫃平均集資額為5.3億元。

梁華玲強調,2017年的台灣資本市場並非吸引力不足,而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全球經濟環境變動快速而牽連台灣GDP成長,導致規模較小而風險承受度較低的台灣企業,受到景氣波動的衝擊較大,連帶影響企業主送件意願。另外,由於2017年匯率波動較大,部分台灣企業的獲利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進而調整其IPO策略及時程,這些都是影響2017年台灣資本市場的因素。

在2017年IPO的產業類別中,生技醫療產業IPO無論是在家數或集資額均為各類股之首,家數為8家,集資金額52.2億元,集資額佔比35%; 其次是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家數為5家,集資金額19.5億元;第三是半導體業,家數為4家,集資金額9億元。

在KY股(外國企業來台掛牌)方面,IPO家數從2016年的14家減少到2017年的11家,共集資53億元,最多是生技醫療業3家。在2017年新掛牌的11家KY股中,主營地在中國市場5家,另5家來自新南向市場的4個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還有1家來自美國,呈現多元取向。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市場及業務發展長林鈞堯指出,自己時常幫客戶分析中國大陸、香港、台灣3個地區的市場優勢,但確實可看到近3年台灣新上市櫃公司的集資金額逐年降低。不過他強調,以排定上市櫃的公司估算,今年台灣IPO家數預估約50-60家,且台灣仍有其上市櫃門檻較低的優勢。林鈞堯進一步表示,如果在上海要上市櫃,需要券商的輔導,但私下有個條件,就是公司每年獲利平均每年要達到人民幣5千萬、約新台幣2億元,若以淨利率10%計算,等於每年公司營收要達到新台幣20-30億,在中國大陸才會有券商願意幫忙上市櫃。

▼各界擔憂,台灣恐怕會在兩岸三地的競爭中錯失良機。(圖/視覺中國CFP)

▲▼上班族,辦公室,創業,年輕人,思考,小資族,商務人士,面試,職場。(圖/視覺中國CFP)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