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數位匯流 廣播的不死之藥何在?

▲▼廣播電台。(Photo by Iker Merodio /Flickr)https://flic.kr/p/bVLyVw

▲科技快速發展,造就各式新媒體的誕生,身為傳統媒體之一的廣播,面臨閱聽人習慣的改變與自媒體文化的盛行,該要思考如何改變經營模式,才能讓自己擁有不死之身。(Photo by Iker Merodio /Flickr)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知名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寫下的這句話,絕對適用於每一次的天下大亂。

舊的格局瓦解了,新的秩序還沒建立,於是有人哀愁有人喜。對狄更斯小說描寫的法國大革命是這樣,對於每一個人正深刻經歷的數位匯流大革命更是這樣。

以廣播產業來說,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傳統廣播電台的聽眾大幅流失,連帶廣告收入也大幅降低。台灣幾家最當紅的廣播電台全都叫苦連天,有的說營業額已經腰斬,有的說營業額比起巔峰時期只剩下1/4,還有一家風光一時的電台說,去年竟已出現虧損。

全世界的廣播電台,都面臨數位匯流帶來的「融媒體」趨勢挑戰,因為沒有前例可循,紛紛摸著石頭過河,各尋神通。中華民國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劉本善,2017年12月21日也舉辦了一場「2017兩岸傳媒交流論壇──數位時代傳播產業發展新思維」研討會,希望能集思廣益,找到活路

數位匯流,就是媒體融合。傳統媒體的界線全都打破了,於是有些人以為未來所有的媒體都會長得一模一樣,所以報紙在網路上推出有聲新聞,甚至影音內容;電視台也在網路上推出電子報,甚至開始經營網路平台;至於廣播電台也不落人後,也想要在電子報及影音內容方面一決高下。

這種想法當然沒有錯,卻也不一定對。傳統媒體的界線當然打破了,歡迎彼此跨足,但這樣一來閱聽眾的需求依然相當多元,二來每種媒體的實力與長處也都不同,因此就得慎選有利的策略與戰場。

《邏輯思維》羅振宇2016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羅輯思維》是羅振宇的網路自製脫口秀節目,今年3月宣布從影片改成廣播。(圖/視覺中國CFP) 

廣播是聲音的媒體,業者的經濟規模通常相對比較小。如果以為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閱聽眾一機在手,一定會被聲光效果絢麗的影音內容給吸引而忘記廣播,甚至以為聲音媒體的末日即將來臨,便低估了聲音傳播的價值,忽略了人們總是有只能或只想收聽而不方便收看的時刻。

有些廣播電台以為聲音媒體邁向了末路,於是自己開發App,或朝影音進行全方位發展,但這又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畢竟在網路時代,訊息量大爆炸,有多少聽眾會專門去下載一家廣播電台的App?廣播雖然也是媒體,但隔行如隔山,無論媒體的經濟實力或廣播人的影像技巧,恐怕也未必能跟影音媒體去正面對抗。

數位匯流、媒體融合,對所有的媒體來說都是百川匯海,以前廣播電台接觸的聽眾只限於電波範圍,如今是放魚入海、飛龍在天,充滿挑戰,但也機會難得。

《羅輯思維》的羅振宇靠著說話自成一家,如今已卓然有成。他成立的新媒體主要就是靠著自己演說,本來有視訊,運作了一段時間後只留下聲音。這不就是聲音媒體嗎?《羅輯思維》一年定價人民幣199元,第一天的訂戶就突破萬人,目前用戶超過5百萬,訂戶數有80萬,每天收聽人數40萬人。2017年7月份的收入為4千萬人民幣,估計全年收入3億人民幣,等於靠著「說話學」就一年收入十多億新台幣。

海這麼大,廣播業者該怎麼辦?答案是弱水三千,一瓢足矣。關鍵在於怎麼找出屬於自己的那一瓢,答案就在大數據。單一廣播電台都不可能自己收集大數據,必須跟網路業者合作,找出核心聽眾,甚至是願意付費的聽眾,如此一來,靠著「說話學」一定能再創聲音媒體的新經營模式。

好文推薦

賴祥蔚/慶富案爛帳說不清 揭弊新聞英雄何在?

賴祥蔚/擺脫政治,衝500億次播放台劇沒問題

賴祥蔚/戰略、戰術與戰技 兩岸三黨可預見的未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雲論作者賴祥蔚(圖/賴祥蔚提供)●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