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件難題 《相愛相親》何謂是「愛」?何謂是「親」?

圖文/鏡週刊

《相愛相親》的誕生,環繞著相伴相依,深入探討什麼是「愛」,什麼是「親」?主軸描寫男人離開家鄉前往異地,留下妻子獨守空閨,妻子始終等不到丈夫。男人在外再次成家立業,背叛原鄉妻子,最後丈夫離世才被送回原鄉安葬。時間流逝,二房因病離世,二房女兒(張艾嘉飾)聽從母親遺願,希望將父親的祖墳遷至城中與二房合葬,大房因深愛丈夫,不讓二房女兒遷墳,一連串紛爭因此展開。

在2004年上映的《20 30 40》,同樣是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當時,她同樣是以3個人生階段訴說女人的故事。經過多年,經過人生經歷不斷地打磨,成為現在的《相愛相親》,從生活中瑣碎事物,描繪出「愛」的本質與真實樣貌。

張艾嘉導演細膩描寫老中青三代薇薇(朗月婷飾)、慧英(張艾嘉飾)、岳曾氏(吳彥姝飾)對於愛情的執著及家庭的渴望,相異年齡及人生經驗引導出歧異的價值觀,且利用3條支線傳達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會有什麼不同反應。會是忠貞守候?會是言不由衷?亦會是敢愛敢恨瀟灑走一回?

但張艾嘉導演曾說過「不管是在哪個年紀,女生對於愛情都有顆少女心。」3個人的愛情,皆能看出少女般模樣,讓人知道「愛是一樣的,但那些愛會延續下去」。

姥姥(吳彥姝飾)的愛情曾是媽媽(張艾嘉飾)的愛情,媽媽的愛情曾是女兒(朗月婷飾)的愛情。愛的本質其實都一樣,但隨時間與環境變遷,觀念與思想將有所改變,電影中運用日常對話堆疊角色的心境,更從細節完整角色。

姥姥吳彥姝(下)和郎月婷(上)象徵了兩代人對愛情不同的價值觀。(甲上提供)

▲姥姥吳彥姝(下)和郎月婷(上)象徵了兩代人對愛情不同的價值觀。(甲上提供)

「我不要你了」岳曾氏說道,撫摸著丈夫的屍骨,目送著離開身邊,執著多年的姥姥知道緣分已盡。其中一幕像是在呼應,薇薇寄給姥姥岳曾氏與丈夫的合照,老天捉弄似的下場大雨淋濕照片,姥姥手一抹去想要擦乾,意外擦破丈夫臉龐,彷彿連上天都向岳曾氏說「別等了,別執著於他了。」,緊握照片輟泣,始終是艱難地放棄,最為辛酸的結局,卻為岳曾氏放下重擔,也將所謂的「貞潔牌坊」推倒,電影末段孩子們爬上貞節牌坊,更是突顯女性束縛逐漸被推翻,古板愚昧的事物也不復存在。

生活中日常對話是《相愛相親》的重要元素,音樂運用上讓電影被點綴,除了黃韻玲女士所譜曲的《陌上花開》,也有著80、90年代經典歌曲《海闊天空》《花房姑娘》。劇情與歌曲緊密結合,一段「只要用最美好一剎那相親,那怕要用一輩子,一步步一點點明白什麼叫相愛。」使得整部電影更加完整且耐人尋味。

角色在遷墳事件後,學會與心理苦衷相互依存同時放下執著,3個世代原有嚴重時代隔閡且溝通不易,電影中卻在衝突添上溫情,不管親情間互相依賴,還是愛情中依偎,都能讓觀眾深刻體悟何謂是「愛」,那何謂又是「親」?其實並沒有答案,只能細細品嘗滋味,對我們而言,「愛,是件難題」。

更多鏡週刊報導

【影評】《相愛相親》 愛是煙硝也是醍醐味

愛情金句拳拳到肉 張艾嘉帶田壯壯到釜山感動人心

關鍵字:

鏡週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