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怒點超低...3年和同學處不來 竟是過動症作怪

氣到撕紙、生氣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一名高中生怒點超低,境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作怪!(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易怒點超低」,每週會莫名的大發脾氣至少三次,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都會煩躁不安,家中成員已跟這位「暴君」隔離,幾乎不敢惹怒他,在親友勸說下,就醫確診是「注意力不足症過動症(ADHD)」。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臨床上像這樣的病人不算少見,注意力不足與情緒障礙問題,都是需要透過觀察,愈早發現並介入正確的藥物與行為治療才能有較好的效果,恰當的時間點約在7歲時診斷,由專業的兒童心智科醫師諮詢後,提供適當且建議的行為治療模式來「塑形」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門診評估與會談發現,該名學生長達3年因為情緒障礙而無法與同儕相處,同學曾嘲笑他過動又孤立他,加上面對課業壓力,讓他成績差且討厭上學,在遲未正視問題並獲得解決的情況下,導致他日益暴躁,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無法控制的亂發脾氣、疏離人群,恐走向網路遊戲成癮。

▲▼電腦,電玩,阿宅,線上遊戲,辦公,學習,數位教學。(圖/達志/示意圖)

▲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經正確治療,恐越來越網路遊戲成癮。

臧汝芬表示,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經正確治療,之後有機會合併「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DMDD),這類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出現慢性煩躁不安、劇烈脾氣暴躁且發作頻繁,遇到事情時無法面對與因應,因而無法控制情緒反應,呈現嚴重持續的暴躁,時間一久,甚至會出現畏縮、逃避、易怒、怪罪他人,導致人際關係嚴重疏離,社交行為萎縮。

但許多家長覺得小孩子難免耍耍性子,究竟如何分辨?臧汝芬舉例,如果要解一個數學題,孩子因為不會作答而急著找答案,擔心考試被扣分,這種屬於「想要找到解決模式的擔心」,可以視為一時的焦慮;但若他開始怪東怪西,認為老師出太難、上課根本沒教,情緒開始難以安撫,就是「對於遇到問題沒有尋找正確解決方法」,家長就要格外警覺孩子有「怒點太低」的問題。

臧汝芬強調,情緒的養成除了先天條件限制,有個別性差異之外,更大的取決因素在於家庭環境,若家長本身過度寵溺與高壓政策的兩種極端教導模式,會使孩子在成長學習時期,失去了正確的行為觀念與道德判斷,未來也將嚴重影響求職與步入社會後的社交生活。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