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茂漫畫揭開《KANO》的秘密? 日媒體人:魏德聖拍得太假了

▲▼水木茂。(圖/CFP)

▲日本妖怪漫畫大師《鬼太郎》作者水木茂心臟衰竭過世。(圖/CFP)

導讀/日本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

我們戰後出身的日本人,可謂看著水木茂的妖怪卡通片《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 GeGeGe no Kitarō)長大的世代。筆者小時候住在神戶市的老社區,有些鄰居聊到《鬼太郎》,不時提及「《鬼太郎》的作者因爲曾經住過隔壁的水木通 (Mizuki-dōri),所以他筆名叫作「水木茂」(水木しげる / Mizuki Shigeru)」之類的話,因此我們當地居民自然而然對水木茂有著一股親近感。

從幼稚園到國小,當年迷上水木作品的我們,一直以爲他只是位妖怪博士,壓根兒沒想到其實他是很擅長畫戰事和歷史故事的漫畫大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十世紀,人類經歷空前未有的大變革,快速的技術發展帶來生産、交通、通訊根本的革新,完全改變人類的工作、消費、休閒,甚至政經和戰爭的模式。對我國來説,昭和年代有兩個重要的意涵,一是面對明治維新以來的近代化模式大挫折,二是開始探索另一個近代化模式。

經過猖獗的極端國家主義,瘋狂的國家總動員後,明治以來不斷地膨脹的大日本帝國終於嚐到全面失敗的苦果。

帝國崩潰的過程,不只造成鄰邦莫大的痛苦,日本國民也犧牲慘重。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對長期忍受國家強制總動員體制的百姓而言,戰敗也許是一種解脫。戰後的我國必須面對充滿屈辱的毀滅性戰敗的事實,同時經過東京審判得直接接受道德上的強烈譴責。

國內民生凋敝、百廢待舉。但經過種種曲折和百姓刻苦耐勞地努力,以及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所帶來的機會和運氣,戰後日本奇蹟般的復興,並達到經濟空前繁榮的頂峰。昭和結束後不久,由於泡沫經濟的破滅,一度號稱世界第一的日本經濟也開始往下滑,昭和的榮景也漸漸褪色。沒錯,昭和年代是日本近代化的大轉折點。

水木茂的《漫畫昭和史》從1988年11月到1989年12月,就是昭和63年到平成元年間,日本講談社分八本發行的漫畫巨作。作品裡詳細地描寫昭和年代發生的歷史事件,同時也寫作者水木茂自己的人生故事。水木茂是1922年(大正11年)出生,2015年(平成27年)去世,也就是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總共62年又13天的昭和年代就佔有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可謂他趕上昭和的開始,也見證整個昭和的演變和結束。

作品裡,時代的巨流和水木茂個人私事相互共鳴,巧妙地編織成一篇史詩,讀者透過水木茂的視線,也可踏入當時日本庶民的感受和視界。

▲▼遠足文化/《愛藏版 漫畫昭和史1-2》。(圖/遠足文化授權提供)

▲《愛藏版 漫畫昭和史1-2》。(圖/遠足文化授權提供)

《漫畫昭和史》的第一卷以1923年(大正12年),作者水木茂誕生第二年,所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作爲開場白,這並不是偶然。明治維新以來,一路邁向近代化路線的日本,工業化成功之後,迎接大衆社會的時代,隨著摩登文化的盛行,民主自由的氣氛高漲。但大正末期發生的這場大地震,完全改變國内的氛圍,強烈暗示欣欣向榮的時代就要結束。

確實,昭和年代開始不久便發生1929年(昭和4年)的經濟大恐慌,政府採取通膨政策來刺激經濟,一度呈現復甦的趨勢,但由於僅為短暫對策,疲憊的日本經濟並無法獲得根本的改善,這些矛盾導致貿易和外匯的滑落。接著,政府開始壓迫左翼運動,制定「治安維持法」後,大肆監控國民的言論和思想,最終實現了戰爭總動員體制。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一連串的演變不難令人聯想到當今日本所發生的種種變化。

讀歷史,可鑑古知今,假如你想要深刻理解日本現況,《漫畫昭和史》的第一卷也許是一本最貼切的教材。

《漫畫昭和史》裡頭出現一個很有趣的角色,就是跟「鬼太郎」最親近的損友「臭鼠人」。「臭鼠人」是貪財、膽小、下賤、好色、又投機、狡猾的角色,身上體現的就是人類本身的劣根性,那就是最人性化的漫畫人物。水木茂生前公開承認自己最中意的漫畫人物就是它,也可以說「臭鼠人」就是水木茂的分身。漫畫作品裡處處都看到「臭鼠人」的旁白,那是水木茂對昭和年代自言自語似的内心呐喊。

水木茂在漫畫裡寫道「說到『昭和史』,我總會想起戰爭,軍國主義是將日本捲入戰爭的大不幸,大家餓著肚子向死亡邁進……」。水木茂又回顧戰前的社會氛圍,說「這個嘛,當時不存在『幸福』這種字眼。因為那是個只要有飯可吃就稱得上是幸福的時代」、「而談到自己的前途,更是毫無希望可言……遲早都得從軍入伍,整天被欺負使喚,最後還要慘死沙場,自然一點都不好玩……唉,當時的日本國民真是吃了很多苦……」。

粉絲必朝聖! 水木茂「GeGeGe妖怪橫丁」園區開幕(圖/翻攝自dime網站)

▲水木茂鬼太郎轟遍全球。(圖/翻攝自dime網站)

1943年,21歲的水木茂收到召集令入伍,之後被送到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港。在當地水木茂染上瘧疾躺在病床上,又逢敵機空襲炸傷左臂,後來傷勢持續惡化,嚴重到不得不切除,結果他失去左臂。(包括我在内,早期知道他戰時失去左臂的讀者並不多。印象中的他一向都是很開朗,堅強的他絕不示弱,更不可能用自憐的言論來博取同情,總是強調僥倖生還真是好命。

我想因此他的作品充滿毅力和正能量,讀者能直接感受到生命的寶貴。)水木茂親眼看到戰場的悲慘,自己也是歷經九死一生的倖存者。因此他的戰爭觀以及獨特的生死觀形成細緻又具震撼性的戰爭描述。其實八本《漫畫昭和史》裡,戰爭時代所佔的篇幅相當大,前面一半的幾乎都是描繪昭和前二十年,尤其日中全面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所佔的比重特別大,第三,第四和第五卷全都是描述戰爭。《漫畫昭和史》的一大看頭,就是參雜作者本身經歷的戰場觀察記。

另外一個感受,就是戰前的日本,特別是軍隊裡,縱容暴力的情形相當普遍。根據前輩的證言和多數的報導或文藝影像作品,那個時代日本軍營裡老兵對新兵施暴是家常便飯,不管有沒有做錯、有沒有正當理由,個性很差的老兵就是無緣無故地毆打新兵,而且不得反抗,到處都有惡質的霸淩。

天生有點笨手笨腳的水木茂,被老兵毆打得次數特別多,他在戰場的日常生活,等於就是被老兵毆打欺負的日子。水木作品因爲有特殊的幽默風格,也許讀者不會那麽直接地感受到當時暴力的嚴重性,但軍營生態就是社會的縮影,他所遭遇的不合理處境,就是反映日本結構性的弊病和矛盾。

▲KANO前進甲子園特展。(圖/記者于佳云攝)

▲KANO前進甲子園特展。(圖/記者于佳云攝)

明治維新以後近代化建設的成果確實有目共睹,但到最後關頭爲什麽慘敗?爲什麽走到昭和20年那麽糟糕的地步才能回頭?這些莫名的暴力現象背後,就是上層失敗也不必負責任的組織結構和強迫服從的文化背景。以強迫服從為出發點的社會氛圍,推動根據單一思維的動員機制時就能發揮最大的優勢,戰前軍國主義建設路線和以大量生産為核心的戰後經濟模式,都靠著這些社會思維。

戰前軍營裡的暴力傳統和戰後校園或工作場所的陰暗霸淩背後,都有一貫的脈絡。換言之,縱容密閉空間裡欺弱怕強的無厘頭暴力,也許是經常承受高度壓力社會的另一個骯髒面貌。我認爲,這些都是探討我國近代化歷史的思想背景過程,絕不能避免的深刻議題。

前陣子看魏德聖所拍的《KANO》時,有一股説不上來的不協調感,説穿了,他拍得實在太假。在細看水木作品的過程中,頓時知道那一股不協調感的來源是甚麽,那就是魏德聖有意無意地忽略隱隱支配戰前日本社會的暴力陰影。無知本身不見得是罪惡,但刻意的無知所產生出來的虛幻和虛構往往會換來一個醜陋的矯情。

最後,我要引述作者水木茂在作品最後一卷尾聲講的這句話爲導讀總結。

「未來」慢吞吞地來,「現實」卻是轉瞬即逝。
有句話說,「過去」就像水泥一般堅硬。
「過去」是清楚可見的,人們總會覺得,那時要是那樣做就好了…
如果當時這樣做就好了、那樣做就沒事了,一切都非常明白。
已經過去很久的「歷史」是如此,很接近現代的「昭和」也不例外——
過去就是轉瞬即逝的「現實」,而一旦在當下的現實中判斷錯誤,
像我們已經體驗過的那些不幸,就會再度於「未來」出現,那兒將不再有幸福。

*編按:電影《KANO》導演應為馬志翔,魏德聖為監製及編劇。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水木茂,生於1922年,鳥取縣境港市長大。二戰時派駐激戰地帶拉包爾,並在轟炸中失去左手。復員後開始畫起連續畫劇(紙芝居),之後轉而創作出租漫畫(貸本漫畫),代表作包括《鬼太郎》、《河童三平》、《惡魔君》等。

●譯者酒吞童子,因為海灘總是好的並且什麼音樂都可以跳舞都可以推翻政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