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德國陸軍軍演 向俄展現捍衛歐洲決心

▲▼豹Ⅱ(Leopard Ⅱ)式戰車與新式的美洲獅(Puma)步兵戰車。(圖/黃竣民授權提供)

豹Ⅱ(Leopard Ⅱ)式戰車與新式的美洲獅(Puma)步兵戰車,實施混合編組執行攻擊。(圖/黃竣民授權提供,請勿任意翻攝使用以免侵權,以下圖皆同)

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於9月底起,在德國北部的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展開年度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本次的「地面作戰教導示範演習」(Informationslehrübung Landoperation)所動用的兵力,超過2,100名、還有500輛各式輪型車輛、150輛履帶式車輛,與直升機、戰轟機參演,並射擊各型式彈藥數萬發。演習的目的,除了驗證德國陸軍的戰力外,一併實施幹部的軍官團教育,也邀請各國駐德武官及北約盟軍的軍事代表、政要觀摩。

在最後一天(10月13日)所安排的重頭戲當中,於北約的卑根(Truppenübungsplatz Bergen)演習場實施了兵種聯合實彈操演,場面相當震撼。整個實彈演習歷時約80分鐘,全程所見都是戰(甲)車穿梭進攻、砲兵射擊、戰機轟炸,時時充滿著爆震與煙硝味,演習的戰鬥強度,算是近3年來最強的一次。

▲▼在新款主力戰車未能服役之前,德軍只能透過不斷的升級,讓豹ⅡA7繼續服役。(圖/黃竣民授權提供)

在新款主力戰車未能服役之前,德軍只能透過不斷的升級,讓豹ⅡA7繼續服役。

▲▼占領陣地後,以車裝30mm機砲射擊以掩護友軍的美洲獅步兵戰車。(圖/黃竣民授權提供)

占領陣地後,以車裝30mm機砲射擊以掩護友軍的美洲獅步兵戰車。

在演習場上,可明顯感受到城鎮作戰或非傳統作戰方式的式微,取而代之的,反倒像是以往冷戰時期,預想在歐陸平原作戰模式的回歸。對於過慣了安逸與祥和日子的歐洲人,似乎也嗅得出不一樣的氣氛。尤其加上美國總統川普一再強調的美國優先、歐洲人的安全應當由歐洲人自己承擔等論述,幾乎打破冷戰結束20多年來的歐洲穩定局面。

自從克里米亞(Crimea)危機升級後,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已經成為冷戰結束之後的新低點。迄今,雙方還一直僵持在這種氣氛當中,連帶影響到許多國家的軍備走向必須緊急動員起來。這些包括北歐及東歐的國家,諸如荷蘭緊急恢復裝甲兵科,並採購戰車、與德國共同合組的「德荷旅」(第43機械化旅),在本次亦有部隊參演;波蘭則持續向德國添購豹式主力戰車,並實施動員召集;芬蘭已動員數十萬的後備軍人,以預防俄國可能的入侵;瑞典宣布,將立法恢復數年前已廢止的「徵兵制」,今年夏季就已動員上萬多名的瑞典青年召集訓練;立陶宛政府更不敢大意,採購了德國的拳師犬(Boxer)新型裝甲車,印製發行了厚達75頁的手冊,教導人民各種游擊戰的戰術,並與北約舉行大型軍演,而北約也快速部署大批部隊到立陶宛境內;而駐歐美軍部隊先前撤走的重裝備(如M1戰車),也陸續恢復部署當中……可以想見這些國家的種種措施,都是為了應對俄羅斯的新威脅,也因此,北約在東歐、波羅的海亦陸續增加軍事部署。

▲▼拳師犬(Boxer)多功能裝甲車性能優異,近期在國際市場上也相當熱門,傳出連英國陸軍也想採購。(圖/黃竣民提供)

拳師犬(Boxer)多功能裝甲車性能優異,近期在國際市場上也相當熱門,傳出連英國陸軍也想採購。

▲▼實施集火射擊中的PzH2000型自走砲。(圖/黃竣民提供)

實施集火射擊中的PzH2000型自走砲。

▲▼德國陸軍司令傅美爾中將(LG. Jörg Vollmer),於演習結束後慰勉參演的幹部。(圖/黃竣民提供)

德國陸軍司令傅美爾中將(LG. Jörg Vollmer),於演習結束後慰勉參演的幹部。

德國身為歐洲的中流砥柱,也是僅次於美軍最為被倚重的要角,為因應近年來的海外維和部署與情勢所需,已經在冷戰之後首度宣布擴軍。這樣的軍事演習,具備了多重的意義:一方面透過這樣的戰力展示,對內展現防衛德國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肩負穩定北約盟國的作用,並向假想敵(俄羅斯)示意的味道。俄羅斯在普丁的領導下,如果沒有讓東歐局面有緩和的一天,恐怕北約成員國都得這樣繼續武裝下去才行。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陸軍官校84年班步兵科,曾於美國陸軍情報學校、法國聯合情報培訓中心接受訓練,並赴非洲協訓友邦。個人著有《德意志雄師》、《少尉.等一等》等系列;譯有隆美爾《步兵攻擊》、古德林《注意戰車》等書籍,專訪過隆美爾元帥、古德林將軍家族後人。個人曾獲邀赴美國ROTC軍校講座、多次觀摩聯邦德國國防軍年度軍事演習及官兵宣誓典禮。 退役後,經營「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頁與軍事專題寫作。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