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想「核爆大陸」?諾貝爾和平獎勾起29年前黑歷史

▲▼空軍官校營區開放全兵力預校,F-CK-1,IDF,經國號戰鬥機。(圖/記者李毓康攝)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表示,美國當年擔心台灣會用經國號搭載原子彈「核爆大陸」,決定動手終止台灣核武發展。 (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提倡廢棄核武的組織「國際廢除核武組織」獲獎。廢核目前已經是多數國家的共識,然而台灣早在1988年也曾發展過核武。但是由於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叛國,將資料交給美國,導致美國強制中止台灣核武發展,他還曾表示,「台灣曾計畫用經國號搭載小原子彈『核爆大陸』」。

張憲義於2016年3月在美國接受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的專訪。他表示,台灣在1960年代,積極栽培核武人才、發展核武計畫。他澄清,美國對於台灣的核武設施毫無興趣,因為批准這些敏感設備輸台的,正是美國自己。張憲義說,當時據傳經國號(IDF)戰機副油箱能夠裝載小型化原子彈,美方開始擔心台灣會用IDF以此方法攻擊大陸,這點也正踩在美方《禁止擴散核武條約》的容忍標準上,因此美國中情局(CIA)決定動手終止這計畫。

張憲義叛逃赴美29年 我國核武停擺絕非出賣台灣(圖/遠足文化)提供

張憲義接受美國政治庇護,在國外待了29年。 (圖/遠足文化提供)

張憲義於今年5月接受BBC專訪時也提到,台灣因1988年時蔣經國病危,政局處於不明朗狀態。美國認為屬於鷹派的郝柏村將會成為下任總統,擔心兩岸都會擁有核武,以和平為由希望張憲義能制止台灣核武計劃。他還提到,自1986年蘇聯發生車諾比事件後,就開始懷疑台灣到底應不應該擁有核武。

華府在1988年收到張憲義提供的台灣核武資料後,強行介入,拆除核武有關設施、核子反應器,並帶走用來提煉核武原料的燃料棒,之後灌漿封閉實驗室,台灣核武發展被迫中止。

張妻(洪美鳳)與三個子女1988年春節前夕以觀光為由赴日。張憲義則是拿著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的新加坡護照,到日本與妻兒會合,再轉機抵美國,請求政治庇護,一待就是29年。

張憲義表示,不願看到有心人士持有核武後,造成國內紛擾、衝擊台美關係,雖然背叛這塊土地與人民,但是從不後悔,唯一遺憾的是無法見到父母最後一面。他還說道,「如果重新來過,我會再做一次。」

越來越多人如今同樣擔憂核武可能造成的問題,紛紛提倡廢核。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國際廢除核武組織」(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ICAN)便倡議全球核武國家展開談判,廢除全球15000個核子武器。

國際廢除核武運動於2007年在澳洲墨爾本發跡,同年在維也納成立,是由許多非政府組織組成,目前在101個國家有468個分支組織,十年來致力讓原子彈走入歷史,也是今年全球122國簽署的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的重要倡導者。該協議提出,禁止在任何情況下,發展、測試、製造、持有或存放核子武器。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也強調,現在的世界比以往受到更大的核子武器威脅,某些國家還不斷精進自己的核武,就像是北韓,也會帶動更多國家跟進,但核武對人類和所有的生命都造成極大的威脅,如果未來想要達成無核武世界的夢想,必須要大家共同參與努力,希望能透過協商,逐漸消除世界15000個核子武器。

▲▼「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圖/翻攝自NobelPeacePrizeForum推特)

「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ICAN)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圖/翻攝自NobelPeacePrizeForum推特)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