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不爭氣 「怪力亂神」之說乘勢而起

【Seafood大戰】妙禪弟子PO神蹟 「超馬媽媽」他救的

佛教如來宗所引發的風波與爭議,正可映照現代人內心的脆弱與空虛,也讓我們多方省思。(圖/鏡週刊提供)

文/詹昭能

蘋果日報9月10日報導,妙禪師父2004年創始的「佛教如來宗」,月前傳出一般信徒及逾百名菁英信徒,集資4千多萬元買2輛勞斯萊斯超跑奢華名車,供養妙禪供其代步,引發各界爭議。

據報載「佛教如來宗」,30個如來精舍遍布全台,位於北市民權東路的700坪精舍總部總市值應超過5億元,信徒10萬,許多藝人都是信徒,還有商界、財經、法律、傳媒各領域菁英人士,連警界高階主管都有(9月10日中時電子報李函縈報導;9月14日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短短十餘載有如此「神速」的發展,說是「台灣奇蹟」一點也不為過!

多年來,無論是佛教、一貫道、基督教甚或是民間信仰,台灣的宗教組織的發展活絡、活動「壯觀」,確實令人刮目相看,國人幾乎已經見怪不怪了。本案之所以引發熱議,顯然是出於「案主」過份的高調或奢華「行徑」。

可惜的,眾人針對本案的探討聚焦於妙禪師父淵源、佛教如來宗、人事制度與組織發展、信眾規模及其信仰行動,而且絕大部分均屬負面的批評。如此的反思行動,固然有助於理解台灣的宗教問題,對於人們的信仰行動,也有或多或少的啟蒙作用。然而從社會心理學專業的角度論,「佛教如來宗」或妙禪師父爭議事件,凸顯出來的當前社會發展更深層問題,各界卻少有認真省思。

▲▼桃園市警局某分局長遭爆是妙禪忠實信徒,2010年還升格為講師。(圖/翻攝自佛教如來宗官網「禪行週報」)

佛教如來宗信徒眾多,除了藝人,還有商界、財經、法律、傳媒各領域菁英人士,連警界高階主管都是,真可說是台灣奇蹟。(圖/翻攝自佛教如來宗官網「禪行週報」)

平心而論,即使「佛教如來宗」或妙禪師父的組織經營手法「超神奇」,也姑且不論信眾人數是否真的有10萬,或他們的身分背景為何,重點是他們不可能「全部都是被騙來的」!

問題是他們(包括組織、領導人與跟隨者)怎麼來的?

有位以「廣告小妹」為名的網紅,在回應網友意見時提出了「另類觀點」,她說「您真以為信徒是被師父騙?那是他內心缺乏一種信仰缺很久了,有人補上了那個缺。當人類的力量已無法扭轉局面時,我們會選擇相信科學之外的能量。今天妙蟬不騙他,也會有妙丁。」此說一出,儘管批評者依然有之,因為「深得我心」前來按讚的,更是不乏其人;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857次按讚,還有192次的分享!

是的!放眼生活周遭,我們的生存環境充滿了各種難以掌控的變數,偏偏個人能力與資源又極其有限,因此求生(survive)過程常有如在茫茫大海亟需可以攀附的浮木一般,絕大多數人都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之嘆,也絕非偶然。

為了生存,具備足夠「膽識」的,有的借助於專業諮詢服務(例如心理諮商),有的尋求親朋好友甚或政府與非政府部門協助的Social support,有的借助「信仰」的力量,包括正式宗教組織與民間信仰,還有的甚至向所謂的星相或算命術士「求助」。

又根據意義治療(logotherapy)學派Viktor Frankl的說法,努力尋找人生(或生命)的意義是人類主要的動力來源,另一方面,人生(或生命)的意義答案絕非在於言語或思維,而是正確的行動與行為表現。因此,進一步借用社會心理學新進的「恐懼管理理論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來說,一般人都希望可以永生,卻無法逃避死亡,一種「存在的焦慮」於焉形成。為了消解此種恐懼感,我們需要一套理解生命意義、組織與延續的文化世界觀;若採信此種文化價值與標準的正當性,據以形成合理與有意義生活的必要信念,進而落實於信仰或生活行動,個人安全感與自我尊榮感就得以提升。由於各種宗教的教義或「說法」具有如此的價值或功能,有因緣的人因此顯得「異常」虔誠;一方面會努力使得自己的文化世界觀以及相關行動為他人肯定,藉以獲得社群的尊榮感;另一方面當文化世界觀受到他人威脅時,也會因為連帶危及個人的自尊,而設法否認或貶抑他人世界觀的重要,甚或駁斥他人的想法或意見,甚至於升高衝突。

面對此情此景,當我們批評「佛教如來宗」、妙天禪師及其信徒之餘,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些眾多信徒的需要,我們能怎麼辦?沒錯!我們已有諸如法鼓山等令人信任的佛教,也有天主教以及不同教派的正統基督教,乃至於一貫道等宗教信仰供人們選擇,問題是還是不夠呀!

更嚴重的,人們如此根本的信仰需求,竟遭到有心人士濫用。例如自稱「龍王」的男子蘇建華,夥同妻子許雅筑對14名信徒詐財騙色,宣稱與其性交可消災解厄,並獲「龍福報」,詐取善款,甚至讓被害者簽下近千億元本票,有10名女子慘遭性侵、猥褻(2016-01-08自由時報記者王定傳、陳慰慈新北報導)。又如34歲男子吳東融本是廚師,自費參加完心靈講座後,竟有樣學樣自行當起「心靈導師」在台北市開班授課,其學員人數多達300餘人。最惡劣的是他總是挑選長相標緻的女學員,在正課後相約至汽車旅館進行「課後調教」,內容竟是蠟油滴陰部、指姦,甚至性侵(2017-03-26自由時報記者徐聖倫新北報導)。

▲▼學生,讀書,升學,考試,念書,課業。(圖/視覺中國)

台灣升學主義至上,考試領導教學,卻不重視人格養成與品格教育,後果讓人憂心。(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總之,當今台灣宗教信仰乃至於靈修(禪修)「市場」龐大,源自於人們無論年齡、階級、財富、教育背景、職業類別,對於「意義的追尋」與「自我的追尋」的根本需求。關鍵是多年來學校教育,始終是「升學考試領導教學,學科知識教育中心」,人格養成教育與人生(生活)經營教育擺兩旁!重點是學校不「教人成人」(包括人格養成教育、品格教育),「人不像人」(例如父不父、子不子、師不師……)的案例與日俱增,也搞得宗教不像宗教!所以說,社會環境「不景氣」,學校教育「不爭氣」,「怪力亂神」之說因此乘勢而起!試問何時咱們的社會才會覺醒呢?何時咱們的教育部才會加以正視呢?何時咱們的學校才能為「教人成人」負責呢?

好文推薦

詹昭能/被遺忘的品格教育-台大教授論文「作弊」談起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詹昭能,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系主任、社會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經《台灣立報》同意授權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