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孤獨抗日40年到皇民論—台灣人該覺醒?

▲▼國防部發布七七抗戰80週年紀念形象廣告 。(圖/翻攝影片)

▲今年是七七抗戰80週年,中華民國國防部也在7月7日當天發布形象廣告 。(圖/翻攝影片)

文/黎小軍

國防部在今年盛大舉辦七七抗戰八十週年,台灣社會除了特定媒體和團體外無不冷漠以對,甚至面對日方公然施壓我國展示抗日勝績的史料,國人也沒有顯著地站出來支持政府。相比中國大陸逐年擴大規模舉辦抗日慶典,台灣的紀念活動早已陷入少數族群相互取暖的窘境。然而當今的世界局勢危機重重,日本法西斯的幽靈蠢蠢欲動,台灣「精神再殖民」的種種傾向不禁讓人憂心忡忡。

▼馬英九出席七七事變80年紀念。(圖/記者張暐珩攝)

▲馬英九、吳敦出席七七事變80年紀念。(圖/記者張暐珩攝)

平心而論,自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開始,台灣可以說是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發源地,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在廣島組建「日本南征軍」南下,佔領澎湖後消息傳遍台灣各地,全台有志之士無不引以為恥,保家衛國之心遍地開花,「台灣義民軍」自此開啟了抗日的先河。

誠然義民軍不比正規軍隊,自發性組成的抗日隊伍糧餉與武器均不足以抗衡日軍,但保衛家國之意識極為強烈,戰力與鬥志往往超越正規軍,縱使屢戰屢敗,台人依舊勇往直前,從反割讓的鬥爭到苗栗事件、西來庵事件、霧社事件,再到社會與文化層面的反殖民抗爭,直到中國大陸七七事變爆發,台灣人孤獨抗日近四十年的無援終究同大陸連成一氣,如同廬山宣言所言「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日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許多將抗日行動視為個人使命的青年前仆後繼投入中國大陸抗戰的行列,例如眾所皆知的謝南光、宋斐如、李友邦、李萬居等人,都為兩岸抗戰血淚開啟了可歌可泣的足跡。

▼中國大陸逐年擴大規模舉辦抗日慶典,台灣卻只剩少數族群在相互取暖。(圖/翻拍自央視)

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習近平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說。(圖/翻拍央視畫面)

然而放眼當今皇民論調的部分台灣人論述,無非是「當年台灣人參加日軍」、「中美聯軍轟炸台灣」、「台灣是戰敗者」等雷同日本右翼之史觀,甚至連紀念牡丹社事件的石門古戰場紀念碑「澄清海宇還我山河」,都在2016年被政府暫時拆除。

回溯日據時期,臺灣人曾不屑罵道毫無節操為日本效勞的台灣人豬狗不如「三腳仔」,面對日本右翼軍國主義逐漸抬頭的今日,曾經付出慘痛民族代價的台灣人民,怎麼可以思想墮落到跟著日本人紀念終戰與戰敗?

▼3年前,七七蘆溝橋事變77週年,前總統馬英九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獻花致意。(圖/記者賴于榛攝)

七七蘆溝橋事變77週年,前總統馬英九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獻花致意。(圖/記者賴于榛攝)

●作者黎小軍,港漂一枚,喜好旅行和美食,愛玩之餘關心台灣不遺餘力,現為自由作家。本報保留刪修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