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台美軍售的贏家與輸家

2017年07月14日 18:23

▲ (圖/總統府攝)

文/項城 木亢 圖/多維TW雜誌提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海瑟.諾爾特(Heather Nauert)6月29日證實,美國國務院已經批准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的首次對台軍售方案,亦是蔡英文任內所獲得的首個軍售項目。所售武器包括:AGM-88 高速反輻射飛彈、 AGM-154聯合距外攻擊械彈、長程預警雷達性能等提升附件以及零配件、SM-2標準2型飛彈零附件,MK41型艦用飛彈垂直發射系統,以及潛艦用的MK-48型重型魚雷與MK46型魚雷性能提升附件等共八大件,總值14.2億美元。

美國國務院對此次軍售進行了毫無新意的「制式」表述。台灣方面,6月30日,總統府發表聲明以示感謝,稱美國政府對台提供防禦性武器,協助台灣建立堅強國防實力,讓台灣在捍衛台海和平穩定現狀上更具能力與信心,並在此基礎上持續尋求與北京當局展開進一步有意義的對話,從而增益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而後,蔡英文也透過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轉發這篇聲明稿的英文版。

如果說,美國國務院的表述是毫無新意的「制式」回應,台灣方面的表述其實也屬「制式」。所不同的是,對於目前民意低迷的蔡英文政府而言,這次軍售來的非常及時,就像是華府快遞了一杯政治甘露到台北。對台美關係一直抱有極高期待,寄望透過向美國購買武器來對抗大陸軍事壓力,並以此維繫台美關係的深綠,更是將此次軍售看成是台灣在中美台三角博弈關係中取得的一場勝利。然而這真的是台灣的一場勝利嗎?如果不是,誰才是最大的贏家呢?

美國是最大贏家

毫無疑問,美國肯定是對台軍售的最大贏家,甚至是唯一贏家。

一直以來,在對台軍售問題上,美國都有政治和經濟緊密相關的兩本帳。一方面,透過對台軍售,滿足了國內對華鷹派的訴求,且在地緣政治方面也展示了政治存在,既讓台灣這個「小跟班」感恩戴德追隨效忠,又在與大陸的政治博弈中獲得了勒索中國的籌碼;另一方面,在經濟上,也滿足了對於美國政治有極大影響力的軍火商的支持,美國軍方則可以透過對台軍售,把大量需要淘汰的老舊二手武器以遠高於市場的價格賣給台灣,從而為美軍騰出武器裝備更新的空間。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的這兩本帳都是以美國利益為唯一依歸,它對台售武的出發點根本不是為了台灣利益。歷任美國政府都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定義的「一中政策」和《台灣關係法》定義的對台軍售問題上平衡操作,每一次都為美國獲得了政治或經濟上的巨大收益。川普這個商人總統當然更是不可能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何況他還要藉助於此次軍售,向盟友展示美國的肌肉,多少挽回一點盟友的信心。

川普上任後,美國開始奉行「孤立主義」色彩濃厚的外交政策,造成美國傳統盟國對美國信心的動搖,而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更是讓這些國家開始在中美之間尋求建立新的平衡,這迫切需要美國展現出自己的姿態,以穩固盟友的心。

在6月13日,中美洲重要國家巴拿馬不顧美國的勸阻與台灣斷交,選擇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對美國而言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衝擊。6月15日,在亞太事務小組當天的聽證會上,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及眾議員華格納(Ann Wagner)等都對巴拿馬與台灣斷交表達不滿,華格納更將這一外交事件視為中國以「支票簿外交」將勢力延伸至美國後院的挑釁。

有不少國際評論認為,在中美博弈的格局中,美國的弱勢已經到了連巴拿馬這樣的小兄弟都不聽話的地步。在這一輿論氛圍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在聽證會上表示,希望今年能有新的對台軍售案宣佈,且美國未來應「定期宣佈」對台軍售。事實上,在台巴斷交之前的5月28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曾經引述美國政府消息稱,川普原本刻意延緩了美國的對台軍售協議,為的就是換取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支持。

這些事件表明,國際威望的下挫,乃是川普政府推動美國軍售的最重要原因。當然,和以往歷次軍售一樣,美國的經濟帳和政治帳依舊算得清清楚楚,此舉不僅讓美國軍火商賺取豐厚收益,還可以獲得台灣蔡英文政府的感激,亦能夠藉此向北京施壓,驅使中國對北韓問題作出更多的努力。

中國的無奈與決心

在美台軍售問題上,中國大陸的角色比較尷尬,而且心態也會比較複雜。從大陸的角度考慮,任何台美軍售當然都是對「一中」的侵犯,會強烈反對;另一方面,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歷史存在,以及中美的實力差距,又讓中國對台美軍售雖強烈反對,但不至於為此和美國徹底翻臉,也不想因為台灣問題而影響到中國的整體戰略佈局。

在這次台美軍售上,中國可能尤為惱火。因為中共採取了諸多制裁北韓的措施,且已經開始見到成效,北韓方面已經開始軟化在核武問題上的態度。但川普政府沒有遵循兩國領導人4月會面時達成的共識,這種缺乏徵兆的轉變無疑會令大陸感到不解甚至憤懣。

而且,此次軍售宣佈的時機也同樣很不給中國面子。宣佈軍售當天,恰逢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訪問香港,出席「香港回歸」20週年紀念的前夕,而且在宣佈軍售的同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就對此發表看法,稱「對任何侵犯香港公民自由和新聞自由的行為表示關切,美國支持香港民主體制繼續向前發展」。在大陸眼裏,這很難不被視為挑釁。中國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以及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對此也都進行了強烈抗議,並表示將「保留進一步採取措施的權利」。在中美關係中,台美軍售對中國而言,確實一直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名作家李敖曾作過一個噁俗卻精當的譬喻。他將台灣比喻成是中國大陸的睪丸,而美國則是握著這個睪丸的壞蛋。一直以來,美國只要想讓中國痛苦,或者想從中國勒索些什麼,就會猛拽台灣;而美國只要一拽台灣,中國就會激烈反應。

台灣是最大輸家

坦白說,自認是贏家的台灣,恰恰經常是台美軍售的最大輸家。回顧歷史,幾乎每次軍售,除了給中美關係帶來損害,都會衝擊到兩岸關係,這次恐怕會更嚴重。因為自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兩岸關係已由「冷和平」滑入「對抗」,北京已開始對台實行「軟制裁」,不斷地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不斷地加大對台灣當局的壓力,不但加大對台灣人民的吸納力,大陸內部對台鷹派力量也在迅速抬頭。在這種情勢下,類似於台美軍售這樣的刺激,以及正在推動的美國軍艦不定期停靠台灣港口的提案,如果這提案通過,將可能是台美斷交以來最具實質性的準駐軍動作,只會讓大陸加深對台海局勢失控的憂慮,會讓大陸的對台政策更趨強硬。而一旦大陸與台灣關係出現大幅度惡化,喪失共識基礎,並走向軍經對抗,那麼台灣為了在對抗性的博弈中保證自己的安全,就不得不越發依附美國以及日本等大國,也就喪失了從外交討價還價維護自身利益的空間。

對一次大戰前的德國外交,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曾經給予這樣的評價:「與法國之間的激烈對抗,迫使德國必須儘可能地爭取盟國對自己的支持,並接受盟國對自己予求予取。以致於以德國之強,竟喪失了對盟友討價還價的餘地。」事實上,一次大戰就是德國為了維繫與盟國奧匈帝國的友誼,而在巴爾幹半島為其出頭,引發了毀滅自身的戰爭。這一歷史事實,足為台灣殷鑒。

今天的台灣一旦陷入與大陸對抗的境地,可預料的情形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台美貿易談判中,台灣將會喪失更多的還價空間;在台日之間關於釣魚台、沖之鳥礁等領土爭議中,台灣的處境恐更加不利。尤其像川普這樣的美國總統,誰知道他下一步還會走什麼怪棋?會不會轉過手就再把台灣賣掉一次?或者藉機再狠狠敲詐台灣一筆?

即便是不算政治上的帳,僅從經濟層面考慮,對台灣來說,美國軍售也是相當大的負擔。數據統計,從1979年1月以來,包括這次川普推動的軍售案在內,美國對台灣共有57次軍售,對台灣來說,總金額是天文數字。如果說在2000年之前,台灣經濟還比較寬裕,這等開支還不成問題;從2000年之後,台灣已深陷經濟停滯的泥淖,急需資金振興經濟,政府卻以數百億美元高價購入美國的二手武器,這對台灣的納稅人和建設來說,實在是極大的負擔,也極不負責。

要知道,目前蔡政府正在積極向民眾公關、同時也要在立法院闖關的前瞻計劃,8,800億新台幣的投資,折算下來每年也就40億美元左右;但比起這些年來的對美軍購,每年至少也要20億美元。設想,若將這筆錢用來進行建設投資,能為台灣帶來多少好處?或者用來建國宅,能解決多少家庭的住房問題?

針對中美台之間的博弈,大陸有媒體曾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典故為喻,意即兩岸的對立衝突,讓美國這個漁翁賺得盆滿缽盈。弔詭的是,這對看似冤家的鷸蚌其實是一個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完全可以和平相處,而且無論在大陸還是在台灣,也確實有相當多的人,有相當大的誠意,希望兩岸能在和平的軌道上發展。遺憾的是,總有一些人、一些政黨,修正不了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看不透這層關係,就這樣在反反覆覆的折騰中,讓兩岸關係不停受到負面衝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