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蘅/MOD風波 中華電該學到什麼

▲▼中華電信MOD更換頻道內容影響觀眾權益-蔡適應許智傑、邱志偉、蘇震清-陳學聖。(圖/記者黃克翔攝)

▲中華電信MOD頻道組合異動爭議延燒,立委日前召開記者會痛批中華電信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圖/記者黃克翔攝)

中華電信無預警砍掉MOD套餐組合,鬧得滿城風雨。無論怎麼看,中華電信都處於損人不利己的三輸局面。

老早、老早就知道7月要換約,中華電信卻遲遲拖到5月才送出新合約,還是大幅更改的契約,加上和頻道營運商的分潤方式談不攏,才匆匆於上週五晚上在粉絲團宣布套餐一下減少44個頻道,引爆近年來收視戶最大民怨。

這件事最大爭議在於:中華電信和頻道商台灣互動電視的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無視135萬戶消費者權益,輕重緩急不分。甚至連套餐斷訊後,都還強辭奪理,要消費者自行改訂單頻,只有一個詞形容:可惡。

中華電信在割喉般激烈市場競爭,不但危機處理不合格,還拿槍射自己的腳,嚴重自創商譽。怎麼看都不像3月底才拿到「亞洲金融」、「2017亞洲最佳公司」榮銜的公司,更不用說還在「社會責任」項目得到優異成績,真是夠諷刺。

中華電信既知合約即將到期,卻在送出新約就要對方接受,完全一廂情願。談判過程中,中華電信糾結在分潤,卻沒意識到這次退出套餐的頻道,不乏體育、兒童、旅遊和日韓等訂戶喜愛的頻道,足證他們根本不了解頻道重要性,也傲慢到沒把消費者放在心上。

根據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相關作業辦法及中華電信簽的行政契約書,中華電信在節目安排雖無直接責任,但有提供服務和收取費用的間接責任。可是中華電信面對排山倒海的客訴,卻輕描淡寫成「可以打折,不收解約金」,輕忽事件嚴重性。即使道歉,因為缺乏誠意,消費者無法接受,也少有社會輿論同情。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台灣互動電視也別想卸責。台灣互動電視前天發出聲明,還要求中華電信「恢復套餐原狀」,履行用戶合約,「即解決所有問題」;咄咄逼人,坐實內容服務商罔顧用戶權益,藐視顧客至上的價值。雙方就像兩列對撞的車,完全不顧乘客安危。

這件事情尚未落幕,卻暴露一個更嚴重的新問題,即當下對於在網路或為電信業者提供平台隨選服務者,無法可管。

近年電信業者紛紛投入網路內容服務經營,影音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遠傳的friDay包括線上影音,台灣大有myVideo行動影音,台灣之星也和LiTV合作。目前訂戶不少,卻屬於三不管地帶,一旦出事,主管機關仍將束手無策。

全球電信和電視市場已經全面革新,視聽媒體流量暴增,深入民眾社會生活,各國政府對於網路影音的競爭與影響,無不高度關注。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已經提案,把相當規模和影響力的影音頻道傳輸者分類管理,主張不應由業者控制新科技,而要確保多頻時代的消費者有更好選擇。韓國2014年修訂電信事業法,也要求新興頻道內容服務業者登記,讓消費者權益獲得更大保障。

持政府股份的中華電信因黨政軍條款,不能經營廣電和頻道,故2005年以特許開放經營MOD業務,2006年更以解釋認定MOD服務非屬有線電視系統,另定平台開放和營運模式管理辦法解套,如今辯說「礙於法規,沒有責任」,像不像得了便宜還賣乖?

此事再次凸顯台灣法規跟不上科技變化,尤其弱勢的消費者已受實質傷害,客訴也無力回天,原因仍是雙方鬥法,讓人哭笑不得。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蘇蘅,政大新聞系教授。原文刊於《聯合報》2017年07月6日A13 版,經「聯合報民意論壇」授權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蘇蘅專欄

蘇蘅專欄 蘇蘅

政大法學院教授,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精研傳播產業、傳播政策法規、閱聽人、 國際傳播環境觀察,常於國內報紙及網路媒體發表專文。目前於政大講授研究方法和傳媒生態課程。

蘇蘅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