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聖、莊育修/文化場館 究竟是養文化還是養蚊子?

展覽,文化,藝術(Photo by Nomad Cavalier, Hark/Flickr)https://flic.kr/p/76zv8y

▲興建文化館陶冶民眾藝術涵養本是好事一件,然興建過多卻沒有「質」與「量」,也造就許多蚊子館的浪費。(Photo by Nomad Cavalier, Hark/Flickr)

文化,長久以來是反映人類生活的無形紀錄。由於文化是無形的,因此我們常透過文字、影像、音樂、建築等許多的方式來記錄。而為了保留、推廣這些文化紀錄,政府成立了相關權責單位,並設立許多機構例如:博物館、美術館、文化中心、文化園區、文創園區等,另外在地方,也有許多各式各樣的文化館相繼成立。但就如同各地不斷舉辦的文化節慶活動,這些場館與園區的數量也逐漸氾濫。

對於政府來說,興建文化場館、成立文化園區等,是一種「有形」的政績,就如同眾多節慶活動,容易讓民眾有感。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文化建設所要呈現的「內容」,先撇開「同性質」的問題不談,光要傳達給民眾的「常態內容」,其中的「質」與「量」就是一個需要被探討的部分。

例如華山、松菸這類文創園區,雖是為發展設計、文創這類新興產業而設立,但也常被人詬病是為了文創而文創,互相複製的結果,也就是無法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更荒謬的是,全國各地還拚命複製這樣的模式發展文創產業。

文化場館的部分,光以博物館來說,如前陣子臺南市美術館因「行政法人化」這件事而鬧得沸沸揚揚,但除了在行政作業面要注意之外,最該被注意的,則應是館藏的內容。今日即使場館蓋得再漂亮,但是展品不具備一線的展覽價值,且又無如翠玉白菜、毛公鼎等這類名聲顯赫的鎮館之寶,初期或許可以因為場館新穎而吸引民眾前來參觀,但當經營時間一拉長,民眾已知道場館所展覽的質量不佳,參觀人數必然會大幅下降。

近日桃園即將動工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也是一樣的問題,一年需要編立多少預算購入多少藏品?購入的藏品有多少件是真正具有文化藝術價值,能進行展示而不會貽笑大方?是否有最具代表性的藏品能持續使場館名聲不墜,又能讓台灣各地民眾慕名而來?此外,每年收入是否能夠維持場館基本營運,而不會成為政府財政黑洞?以上雖然只是簡單列舉一些問題,卻也是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問題。因為今日台灣的文化場館,重點已經不在於建造的數量,而是在於所呈現的質量。然而上述這些提問,特別是館藏的部分,似乎是主政者都未曾深入思考的問題。或許蓋館的當下人民的確感受得到,但之後人民所必須付出的成本,無形中也不斷增加。

因此,文化場館即使蓋得再多、所展出的內容再廣,一旦沒有該有的「質」,很難繼續吸引民眾願意再次參觀。久而久之,若沒有適當的改變,逐漸淪為蚊子館,屆時又要再多花費民脂民膏,為當初花了幾百萬甚至幾億的場館做活化。在這種現在仍不斷出現的惡性循環情形下,也不禁令人反思,到底我們還要浪費多少國家資源、時間,才會結束這樣短視近利的怪異現象?

好文推蔫

陳學聖、莊育修/我們還需要多少藝術綁樁節?

陳學聖、莊育修/就從小劇場開始

陳學聖、莊育修/為閒置樂器找出路:給偏鄉孩子一個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陳學聖,立法委員;莊育修:委員助理。陳學聖曾修訂文化資產保護法、博物館法、電影法、水下資產保護法等,對環境保護不遺餘力,並關注動物保育議題,致力於臺灣土地上文化歷史保存與自然環境永續發展的關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