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女一直聽到別人說自己壞話?竟是「思覺失調」作怪。(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32歲羅小姐過去是家人眼中的「叛逆孩子」,情緒容易激動起伏,甚至依賴酒精來排解孤獨,原本以為自己是躁鬱症,但某次與母親大吵時,憤怒指責母親「每天都會聽到母親罵她」,由於現實中沒發生過,因此家人立即陪同就醫。診斷發現羅小姐有幻聽及妄想症狀,確診是「思覺失調症」。
收治該病例的中山附醫身心科醫師朱柏全指出,目前思覺失調症藥物發展已相當成熟進步,每日規律服用口服藥,可有效控制如幻聽、妄想、喪失生活目標及缺乏整潔感等症狀,副作用也相對較低。而羅小姐因發現早,也願意配合治療,目前穩定接受針劑治療,幻聽、妄想症狀大幅改善。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中山附醫精神科教授賴德仁表示,衛福部已正式將精神分裂症正名為「思覺失調症」,醫界普遍認為病因是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但研究指出,思覺失調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恢復情形越好,能及時防止腦部繼續損傷,發病一年內就醫,治療後能恢復7成以上的腦部功能。
▲思覺失調症患者情緒容易激動起伏。
賴德仁說明,思覺失調症患者每一次復發,對大腦都是一次嚴重的傷害,就算痊癒也很難恢復到過去的樣子,多次復發,更可能讓疾病慢性化,難以復原,因此必須持續用藥,提供體內一定的藥效來降低復發的風險。曾有研究發現,即使只有1~10天中斷用藥,就會增加將近2倍復發住院風險。
目前長效針劑是思覺失調症的最新治療方式,利用將同成分口服藥物研發出針劑型態,透過定期回診施打用藥。賴德仁指出,研究發現,85%使用長效針劑的受試者,長達15個月都沒有經歷復發,可幫助降低復發機率,甚至嚴重須住院的可能性。
朱柏全提醒,約有三分之一的思覺失調症病友在罹病初期,會誤以為是罹患重鬱症或躁鬱症,反而未及時正確接受治療。他進一步強調,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和重鬱症的症狀最大差異在於患者「是否出現幻聽、幻覺」,而躁鬱症及重鬱症在躁期或鬱期結束後,症狀就相對改善,但思覺失調症則不會,因此,遇到類似問題,千萬不要覺得難以啟齒。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